項目管理執行模式
管理縱橫
作者:王麗
[摘要]:自2003年“項目管理”在社區服務中提出以來,以“項目管理”為抓手,推進社區事務管理,推動社會公共服務發展,促進社區服務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有必要探索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合作的項目管理執行模式。使“項目管理”規範化、科學化,以推進社區建設可持續發展,推動社會公共服務發展。
[關鍵詞]:社區 社會建設 社區建設
一、項目管理執行模式
項目管理執行模式的關鍵在於:角色清楚,分工明確;職責清晰;流程規範。
(一)項目管理執行模式的五個過程。
一是項目製定過程,是按照項目製定流程程序確立並經過項目審核批準流程最終確定的項目。而是項目支持過程,是對最終確定的項目的全程支持的過程,包括:人力、智力、物力、資金、管理、協調、能力建設等全方位的投入。三是項目執行過程,是項目執行團隊為實現項目的終極目標而做出的努力。四是項目督導過程,是項目管理組織在一定時間內對項目實施給予的檢查、指導;協調關係,幫助項目實施團隊解決問題。五是項目評價過程,是項目實施過程中和項目最終完成後對項目目標實現的評價。
(二)項目管理執行模式的作用
公共服務資源包括政府公共服務資源、社會公共服務資源、社區公共服務資源。通過項目管理執行模式不僅可以對政府資源和社區資源進行整合,而且可以優化這部分資源。同時,還可以進行新的資源配置,吸引社會資源的有效進入,吸引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充分發揮社區“主人”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社區治理能力,提高社區公共服務的能力和質量。
二、項目管理執行模式與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執行模式相應的由三部分有機構成,即多元主體管理執行模式;社會多元主體合作的公共服務供給執行模式;服務多主體、服務多方式公共服務執行模式。
(一)多元主體管理執行模式
一是政府在管理執行模式中的角色與作用。公共服務是政府的一種重要職能,處於主導地位。但是僵化的管理和低效的服務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服務型政府的建設勢在必行。建設服務型政府必然要求政府尋求更多的技巧和更有效的路徑來應對社會發展對政府公共服務的新要求,政府自身的改革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麵。政府組織致力於構建新型的公共服務體係,組織公共服務,確定目標,績效監督,確保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二是社區在管理執行模式中的角色與作用。社區服務最貼近居民,最能及時了解居民需求的優勢,依靠社區社會組織提供快捷的服務和組織社區誌願者提供誌願服務,管理社區公共事務,開展社區治理,而且要充分發揮社區資源優勢。吉林省長春市永興街道轄區內擁有10餘所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大學生和科研人員4萬餘人,有著豐富的社會人力資源,充分發揮這些人力資源,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社會組織在管理執行模式中的角色與作用。社會組織具有行業自律、關係協調、資格準入、監督評估等行業管理、技術服務和社會管理與服務的優勢,組織形式靈活多樣的優勢,資金多渠道方麵的優勢。這三者的優勢互補,政府組織管理、社會組織管理、社區組織管理三個層級,構成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各自獨立,各負其責,又有必然的內在聯係的統一的公共服務管理執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