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和不完全破壞型領導
理論研究
作者:孫曉婷
[摘要]:以W公益組織作為個案,基於魅力型領導和破壞型領導提出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和不完全破壞型領導,研究這兩種領導狀態對組織成員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魅力型領導不在場 不完全破壞型領導
一、引言
在領導學研究中,對於領導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流派:一是從正麵視角切入,研究組織中有效領導行為以及各種有效領導行為對員工團隊和組織的積極影響,關注的是建設性領導有效的或者成功的領導,最具代表的是對於魅力型領導的研究;而從相反的角度切入,研究組織中負向領導行為及其對員工團隊和組織的消極影響,主要是對於破壞型領導的研究。
當破壞型領導和魅力型領導存在於同一個組織中,他們的影響機製將如何。本文以W公益組織作為個案,研究當魅力型領導和破壞型領導在同一個組織內部時,會對組織成員造成怎樣的影響。
二、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和不完全破壞型領導
W公益組織以“文化多樣性保護項目”為核心內容,旨在鼓勵高校大學生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和民間文化考察的科研體驗、社會實踐以及公益服務類項目,培養大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公益服務精神和傳承文化意識,獲得了很多榮譽。W公益組織在學生中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到暑期總會有大量的在校學生參與該組織的實踐活動。研究期間筆者發現,W在非任務集中期,成員普遍比較懈怠,工作效率比較低,同時,很多成員甚至不清楚自己的任務細節,隻是機械的完成上層下達的工作任務。
在基於本研究和案例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有必要提出兩個新的概念即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和不完全破壞型領導。
1、魅力型領導不在場
魅力型領導具有卓越的溝通能力和技巧,使得下屬認為組織或集體使命對自己來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這種領導對目標價值的駕馭過程深深地吸引了下屬,使下屬遂產生了強烈地動機(Conger,1999;Fairhurst&sarr,1996),以上可以作為魅力型領導的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特征的前提是魅力型領導和下屬是麵對麵的在場型互動,這種互動條件下,魅力型領導的“魅力”最大化發揮,一般下屬要具有對領導的高度崇拜和敬仰,對領導表現忠誠與信任,對領導充滿愛,接受領導者的價值觀與願景等並願意放棄自己的價值觀,而自願地追隨。而對於W來說,WLQ是處於遠程管理的狀態,和社團成員的互動是不在場的互動,在這種情景下,魅力型領導“魅力”依舊,然而成員對於魅力型領導和社團工作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綜上所述,魅力型領導不在場是指,魅力型領導任然具有卓越的溝通能力和技巧,吸引下屬是下屬產生強烈的動機,但是,魅力型領導和下屬的互動在魅力型領導不在場的情境下發生,對下屬主動性的要求更高。
2、不完全破壞型領導
破壞性領導者帶有個人目的的權力需要以一種蠻橫、侵犯的方式,利用權力來達到個人目的,損害下屬和組織的利益,其結果是衝動的、非道德的和不負責任的(House&Howell,1992)。這種論述基於破壞型領導產生的機製,即權力的個人化使用。下屬對於這種領導一般采取的是忍受和共謀兩種處理方式(Hig-gins,1997)。忍受是指,畏懼於破壞型領導的領導地位,下屬對破壞型領導的破壞性行為采取承受的態度;共謀是指,下屬關注到自身需求和不足,對破壞型領導的逢迎和獻媚。對於W來說,ZMQ在和下屬的相處過程中,是一種破壞型領導的行事方式,管理下屬的過程中往往帶有攻擊性,但是,筆者認為,在這個過程中ZMQ的個人行動力不能被忽視,而且,她的管理過程並不是為了自身目的,而是為了組織的更好運營,ZMQ這種領導者不能以破壞型領導片麵概括,而是用不完全破壞型領導來描述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