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破壞型領導是指,以組織的良好運營為目的,對下屬的采取蠻橫和侵犯的方式監督,雖然有一定的監督效應,但是長期來看對下屬的工作績效和工作態度會產生消極影響。
三、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和不完全破壞型領導產生的影響
1、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導致危機情景異化
危機情景是魅力型領導出現的一種機製。危機,不管體現為傳統社會製度的失敗還是公司即將麵臨的財務失敗,往往會在追隨者中形成一種“領袖魅力饑渴症”,他們急於尋找領導者來緩解或解決自己的危機(Madse。&snow,1983;Triee&Beyer,1986)。在當前環境不確定程度越來越大的情形下,就需要敢冒風險,勇於創新的魅力型領導帶領下屬克服困難,實現組織目標。盡管危機情境並不會使每一位領導者看上去都有領袖魅力,但這種情境可能為某些特定類型的領導者行為發揮效力“提供舞台”。在這種“舞台”的影響下,魅力型領導者被追隨者視為是唯一能夠抓住機遇,挽救這種危機的人。
2、不完全破壞型領導引發人員流失
前麵提到在麵對破壞型領導時,下屬一般采取兩種解決方式:忍受和共謀。但是,存在於學生中的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由於牽涉的利益麵比較小或者說往往更加平等,在麵對破壞型領導時會有忍受和指責,往往不會有共謀。我們看到,不完全破壞型領導的重點是領導行為的目的並不是個人目的,所以下屬更多采取的是忍受而非指責,當忍受達到一定限度後,下屬會選擇離開。
四、結論與討論
在W的個案研究中,魅力型領導和破壞型領導都以一種不同的狀態出現,筆者定義為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和不完全破壞型領導。魅力型領導的特征都存在,隻是和下屬的互動是一種不在場的情景,使得成員產生不適;不完全破壞型領導采用破壞型領導的行事方式達到組織良好運作的目的。魅力型領導不在場的後果是導致了下屬危機的升華,是一種獨立麵對危機並且要求最好處理的狀態,增加了下屬的壓力感。由於下屬對不完全破壞型領導的不滿,造成人員流失。在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和不完全破壞型領導的共同作用下,下屬產生無領導的感覺。
如今,魅力型領導不在場在現代化的組織中已是一種常態,由於管理層的不斷完善,管理人員的增加使得下屬很難直接接觸魅力型領導,在魅力型領導不在場的情境中,互動產生的影響不會局限於危機的異化和下屬對領導追隨感的缺失。同時,不完全破壞型領導是否可以作為魅力型領導和破壞型領導的一種中間狀態,還需要更多研究。
參考文獻:
[1]張誌傑.魅力型領導對團隊績效影響機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2]嚴丹.破壞性領導負性影響維研究新進展[J].求索,2012(5).
[3]李愛梅,譚清方, 楊慧琳.“領導與下屬雙向信任”的形成及其作用機製研究[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