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納稅主體自身的原因
一部分納稅人對納稅意識淡薄,不知道國家為什麼要征稅、納稅人為什麼要納稅,認識不到納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稅收具有的強製性使得被分配產品的所有權從納稅主體手中強製的、無償的轉移到國家手中。這無疑是對納稅人的一種剝奪,而政府支出透明度又不高,使得納稅人在權利和義務之間產生了不平衡的感覺,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二、治理稅收流失的對策
1、完善稅製,優化稅收製度結構
第一,健全法製,全麵推進依法治稅。加快建立以稅收基本法為母法,稅收實體法、稅收程序法相應配套的稅收法律體係。
第二,合理分配流轉稅和所得稅的比例。逐步提高所得稅比重,將我國稅製建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雙主體稅製。
第三,規範稅收優惠與減免。稅收優惠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導向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改變直接優惠方式,更多地采取靈活的間接優惠方式;建立稅式支出製度,在國家預算中列出由於實行稅收優惠而減少的稅收收入,並接受立法機關和公眾的監督。
第四,完善稅收法律體係,規範稅收程序法。應該在稅收征管法的基礎上製定稅務代理法、稅務處罰法、稅務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法,納稅人權利保護法以及稅務機關組織法等,明確征稅機關、納稅人和行政協助機關的權利義務。
第五,健全稅收法製保障體係。應建立稅務警察,加大偵查力度,製止和打擊稅收犯罪活動,強化稅務執法剛性,維護稅收秩序,同時成立稅務法庭,提高稅務司法水平,使稅務糾紛和稅務犯罪案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處理和審判。
2、完善稅收征管體製
第一,加速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稅收網絡,加快稅收征管現代化進程,推行電子報稅及稅收征收無紙化,充分發揮計算機在稅務工作各個環節的作用。
第二,加強部門協作。政府應出麵協調稅務、工商、銀行、審計、海關等部門之間關係,明確各部門協助稅務機關征收稅款的義務,加強信息交流,降低稅收征管成本,提高征管能力。稅務機關內部,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門之間也應加強整體協調,建立信息反饋製度,形成聯動機製,及時將獲得的信息通過信息網絡或其他形式反饋到其他部門,真正實現信息共享。
第三,加大懲罰力度。嚴厲的處罰會使納稅人的違約成本大於違約收益,理性的經濟人會明智地選擇對遵從稅法。
第四,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提高稅務執法人員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
3、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的整體納稅意識
開展廣泛、深刻的稅法宣傳,更新公民稅收觀念,樹立權利與義務對等觀念。
參考文獻:
[1]賈紹華.中國稅收流失問題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2.
[2]高培勇.解析中國稅收流失的一本好書——讀賈紹華新著《中國稅收流失問題研究》[J].財政研究,2002(10).
[3]謝德保.稅收流失的原因及治理研究[J].北方經貿,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