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我國當代網絡討論環境現狀
理論研究
作者:李沅錫
[摘要]: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互聯網成為了現今不可替代的交流窗口,也成為了社會的主要角色,如何把控好網絡討論環境,首先從自我做起,其次采用有效的法律或者監管手段使網絡討論環境得以淨化。陽光討論、善意回帖、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網絡討論環境 淨化 倡議
一、網絡環境的含義及組成
網絡環境是指將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多個多媒體計算機物理上互聯,依據某種協議互相通信,實現軟、硬件及其網絡文化共享的係統。網絡環境不僅僅是指網絡資源與網絡工具發生作用的地點,還可以包括學習氛圍、學習者的動機狀態、人際關係,教學策略等非物理形態。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看,網絡環境更多的是指網絡資源與網絡工具的組合。
包括如下基本組成部分(1)設施,如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教室網絡、校園網絡、因特網等;(2)資源,為學習者提供的經數字化處理的多樣化、可全球共享的學習材料和學習對象;(3)平台,向學習者展現的學習界麵、實現網上教與學活動的軟件係統;(4)通訊,實現遠程協商討論的保障;(5)工具,學習者進行知識建構、創造實踐、解決問題的學習工具。
二、網絡討論環境
在我們這個網絡環境和生活圈裏,要想順利進行一次“討論”是比較困難的。不得不說,這幾年造的最好的一個詞就是“腦殘粉”,這不是偶像明星特有的,顯然是個特征族群,非常龐大,簡單來書,就是不會以正常邏輯去判斷,而是先用情緒對抗。
客觀的說,中國相關的網絡環境目前根本無法提供一個好合理公平的討論環境,這個未經啟蒙的環境下所有的人思考問題,不是你邏輯是否嚴密、思慮是否嚴謹,而是首先給你定性,把你劃分為左或者是右,猜測你的動機和出發點,然後站在不同立場上,攻擊或者支持。
網絡,以及一切的平台,若想要在其中討論問題,必然有統一的定義和環境,大家對於問題的定義首先不統一,對於先關概念的界定也可能存在分歧,這個問題不管存在學術界和業界也存在於我們各式各樣的探索中,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一個問題我們討論了很久都得不出結果原因在於我們缺乏統一的定義和嚴謹的共同語境。
中國網絡討論環境正處於半開門狀態,正能量要進來,負能量正在死命抵住那扇門,因此我們麵對的不是滿地紙屑,隨手可拾,而是一場複雜而漫長的較量。
三、淨化網絡討論環境
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我們生活的第二世界,我們在這裏分享快樂,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也被一些令人不悅的雜音所幹擾,不做看客、不做縱容者。據中國煙台晚報報道,自6月1日起,50個省市公安機關在微博、微信和百度貼吧等賬號有網警看管,無可厚非,網警公開巡查執法機構,將在全網常態化運作,並且有利於依法維護網絡社會治安秩序。
對於淨化網絡討論環境有以下十條倡議:
1、禮貌評論,不是用低俗、汙穢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