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產品期貨價格波動及風險管理策略(1 / 2)

農產品期貨價格波動及風險管理策略

理論研究

作者:趙施濟

[摘要]:農產品期貨市場作為我國重要的期貨市場組成部分,從無到有,經曆了短短二十年時間,取得了較大發展,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通過對農產品期貨發展現狀的研究,指出農產品期貨市場存在的較大風險,進而提出風險管理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期貨 價格波動 風險

一、背景

隨著我國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化,期貨交易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行為,也在我開始興起,經過短短二十多年的發展,期貨市場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我國的期貨市場仍存在一些風險隱患,如規章製度不夠健全、經營品種單一、參與主體不穩定等,與西方國家高度發達的期貨市場仍具有很大差距。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風險,因此我國把農產品納入期貨市場作為發展的重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期貨具有價格預測和風險規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農產品的大批量流通,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金融經濟的興起,市場對農產品的大量需求,農產品期貨作為一種投資套利和規避風險的手段,越來越受到企業和個人投資者的追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國期貨交易市場的發展,但是由於其價格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波動較大,使得參與者難以對期貨價格波動趨勢進行較為精確地預測,再加上期貨交易的時間跨度長,交易貨物批量大,期貨市場準入門檻高,這就致使進行期貨交易的投資者,不得不麵臨較大的風險。

二、我國農產品期貨發展現狀

所謂期貨交易,也叫“合約交易”,是指交易者雙方之間簽訂一定的合同來規定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內進行一定規格(按合約內容)的實物交割。我國最早的期貨市場出現在1990年鄭州的糧食批發行業,主要是用來規範中遠期的糧食交易而進行的合約買賣。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曆程中,期貨市場發展經曆了形成、整頓、規範、發展四個階段,農產品期貨發展較快,特別是近幾年來,由於政府加大了對期貨市場的管理和整頓,交易風險得到了一定遏製,使得更多的企業和生產者進入到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來降低損失,另一方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投資者更樂意用閑置的資金進行一定的風險投資,而期貨市場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的波動變化,為投資者帶來了投機行為,增大了期貨市場的活躍度。增加的交易群體一方麵促進了期貨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麵,更多的投機行為所帶來的期貨價格變動也產生了更多的風險,使得對期貨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和規律變化趨勢更加難以預測。

三、風險管理策略

(一)農產品期貨風險

農產品期貨風險主要是指在期貨交易過程中,由於受到相關因素的影響使得期貨市場參與者或相關機構受到直接和間接的財產損失。由於農產品生產影響因素複雜,波動性大,所以往往產生更多的風險變化,如期貨交易所在期貨運行中的運行、管理風險,期貨交易雙方的信用風險,交割風險,價格波動風險,對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風險等,這些風險嚴重製約了我國期貨市場的發育,使得經營者和參與者都麵臨著困難的選擇,在農產品交易中,受農業生產特點的影響,農產品期貨使得交割風險和管理風險更高,如果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勢必會嚴重影響到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這就客觀的需要一定的期貨風險管理策略來規避風險,來促進農產品期貨交易市場更加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