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產品期貨價格波動及風險管理策略(2 / 2)

(二)農產品期貨風險管理基本策略

基於理性的觀點,可以認為期貨投資者絕大多數總是厭惡風險,在潛意識情況下總是選擇逃避風險。從而得出農產品期貨風險管理的基本策略如下:

規避風險:從農產品風險的產生來看,除了影響價格因素的不可逆轉因素之外,還有許多由於不規範操作所產生的額外風險,如期貨交易中的虛假信息,不規範操作產生的風險,係統自身的風險,大多是是由於期貨交易過程中一些投機者利用這些漏洞進行虛假信息傳播或者製造利己輿論,通過進行超盤操作、聯手交易等方式來達到贏利的目的。隻要通過一定的法律法規約束,在期貨交易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參與者素質的培養和風險監管措施的規範,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予以避免。

減輕風險:在期貨交易過程中,想要完全的沒有風險而取得高收益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降低交易的風險,如調整期貨交易保證金的比例,能夠有效降低交割風險;大戶報告製度的貫徹,提高對期貨市場的供需預測;控製持倉量,可以有效降低財務杠杆的風險。此外,還可以通過對農產品期貨基本麵分析和技術分析,設定風險的範圍,在資金可控範圍內進行期貨交易,也是有效降低交易風險的措施方法。

轉移風險:在我國期貨交易市場中,很大一部分人主要目的是基於投機心理介入,這就使得農產品期貨在套期保值的過程中能夠進行風險的轉移,參與這種農產品期貨交易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可以把自己的風險轉移給第三方投機者,從而獲得利益,但是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使得投機者交易風險加大,投機者要想實現風險轉移(通常是以鄰為壑),就必須要能夠對期貨市場價格的波動有著準確把握來,在風險凸顯之前來轉移期貨交易權,從而獲得收益。

分散風險:在期貨交易中,參與者往往不希望自身風險過於集中,總是盡可能的避免風險集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這就需要通過風險分散來作為風險管理的一種常用手段。如期貨交易所可以通過限倉製度和保證金製度來分散自己的風險,交易者往往通過購買不同的期貨合約,形成期貨品種差異,近遠期差異,達到風險對衝的作用。總體來說,盡可能避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做出組合式的投資方式往往能使自身走的更穩。

農產品期貨市場屬於高風險的投資領域,隻有依據投資的具體情況,運用綜合的分析手段來對期貨價格走勢做出較為科學的判斷,才是取得收益的關鍵。當然,遵循期貨交易原則,運用合理的風險管理策略,“順勢而為、順時而為、順市而為”,從小做起,積累經驗,才能走的更穩、更遠。

參考文獻:

[1]王川,趙俊曄,鍾永玲.我國糧食市場風險的度量與評—基於風險價值法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2,33(2):15-22.

[2]韓德宗.基Va R的我國商品期貨市場風險的預警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8,22(1):117-121.

[3]李博,沈雋.農產品期貨風險評估研究[J].陝西農業科學,2010(3):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