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閑暇節假日非常少
服務性行業節假日是工作最忙的時節,工作時間長、強度大,沒有時間和精力接受繼續教育。87%的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含家務勞動等),80%的人每周休息時間在1天或左右,因此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接受繼續教育。由於工作強度普遍較大,閑暇時間較少,難得的休閑時間除了個人生活整理和積累假期回鄉看望父母孩子,基本沒有很多的空餘時間。
(五)科普培訓量少質次
雖然現在很多行業也組織一些技能培訓和技術輔導,但一般都隻是本行業的一些基本技能培訓,對提高文化素養,培養科學常識等方麵的培訓基本沒有,有些社區組織的科普講座或文化普及活動,旨在提升新杭州人文化素養和科學水平的活動,也由於時間衝突很少有外來人員參加,而是城市的退休職工為主。就連杭州市政府資助的高中學曆教育培訓,采取免費學習取得高中文憑後政府給予獎勵方法都很難保證生源的充沛,其中主要就是學習時間比較長,工作時間與學習時間的衝突,私營企業沒法提供帶薪學習待遇而放棄了。
綜合來說,對新杭州人,外來務工人員的科學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除了上述幾點主要原因外還包括是單位和社區培育功能發揮不夠到位,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宣傳力度不夠,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培育項目開展缺乏可持續性和可操作性等問題,包括領導重視程度,社區考核指標,物質精神獎勵等措施的不到位等諸多原因。
三、提升新杭州人科學素養的途徑探索
現階段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麵的工作,加快優化新杭州人科學素養培育的環境,以文化教育為抓手,以科普輔導和信息覆蓋為兩翼,與城市硬件建設相配套的精神文明建設方麵也循序漸進,以適應杭州市“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需要。
(一)發揮工會組織作用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
工會是勞動者交流、聚會、學習、培訓的場所,是“職工之家”。但現在很多小型的服務性私企由於規模和費用等原因,沒有建立有效的工會組織,所以可以成立以街道為中心的行業工會,由行業工會承擔企業工會的作用,建立適合同行業職工參與活動機製,在活動時間,活動內容上迎合大家普遍的作息時間,在趣味性,獎勵性上增加投入,通過舉辦一些參與性強、易學易懂、實際應用性強的活動,諸如閱讀、影視欣賞、音樂品鑒、主題沙龍、文體競賽、經驗交流、技術比武、趣味競猜等活動,既可以提高對社會生活,科普知識的認知水平,也可以增進社區間同行的技術交流和朋友圈的社交範圍,提升生活質量。
(二)加強對城鄉結合部工作的指導提升社區的管理能力
據統計,杭州市外來人口中4/5以上集中在城鄉結合部,那裏的社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人員配置和培訓、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麵都需要專門的研究與規劃,要重視對外來人口的管理,尤其要高度重視對外來人口科普素養的培育,通過編輯適合城市外來人口文化服務手冊,並在外來人口的一些管理部門或場所(如外來人口登記處等)免費發放,使他們一進入杭城就能獲取相關信息。如果能在這些手冊中賦予一些實用功能,手冊就容易被閱讀和保存,例如科普性的日曆、公交指南、就業和就讀學校引導等。
(三)完善文化演出菜單式點播服務工作
豐富新杭州人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感指數,我們要把反映現實生活、貼近現實生活、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送到他們身邊,幫助他們了解城市生活知識,從而逐步融入城市生活。現在杭州市所推出的文化演出菜單式點播服務因受城鄉結合部社區的條件限製而未能實現真正的覆蓋,要創造條件改善,要創作大家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如杭州歌劇舞劇院專門為打工者量身定做的《溫暖回家路》,如杭州劇院創作的反映外來人口生活的音樂劇《至少有十年不曾流淚》等都是深受大家歡迎的文藝精品。要根據外來人口文化水平低且主要文化休閑方式為看電視的習慣,多創作出通俗性、趣味性較強的電視節目。文化團體現已開展的“文化惠民”性質的活動,譬如劇院向低收入者推出低票價,劇團到開發區和其他外來人口聚集區演出,電影、圖書進社區和郊區等,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是提升杭州外來人口科普素養良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