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新杭州人科學素養提升途徑探索(1 / 3)

淺議新杭州人科學素養提升途徑探索

理論研究

作者:傅弋蓉 虞國平

[摘要]:新杭州人泛指改革開放以來從外地進入杭州市工作的外籍戶口務工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能戶口入籍不在此列),由於這些新杭州人大多在一些勞動密集型行業和服務行業,是人與人交往和交流比較多的場所,而文化素養的缺失導致科學素養方麵的降低,造成服務不到位和引起差錯,同時窗口行業人員素養的高低也直接影響杭州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對外形象和城市印象。所以研究新杭州人科學素養提升途徑對提升杭州精神文明建設有直接意義。

[關鍵詞]:外來人口 文化科普 傳授途徑

杭州市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和聯合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與日俱增,2014年一年杭州接待國內外遊客數量達1.09億人次,繼杭州西湖景區和京杭大運河流域成功申遺,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杭州在城市建設和風景名勝保護等方麵的硬件投入有目共睹並取得不菲成績,與此同時,作為城市文明的軟件建設-精神文明及綜合素養也被提到了相當重要的高度,尤其是服務型窗口行業的人員的文明建設直接關係到對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城市的對外名片,而外來人口作為服務性行業的主力軍,科普素養的高低越來越引起政府和全社會的關注和關心,這些外來人口也就是我們統稱的新杭州人,它的狹義定義為一般指文化程度較低的外籍務工人員,(因為根據杭州市戶籍管理製度,大學及以上學曆人員作為人才引進工程配套措施,可直接落戶杭州,不在本文討論範圍),由於外來人口大多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型窗口性行業,是人與人交往最多的場所,是最直接體現人的素養和文明程度的窗口,它直接關係到杭州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城市的現代化和城市建設軟實力水平,也關係到外來人口自身的精神健康狀況。通過調研,我們深切感受到,在杭州的外來人口為杭州城市的各項事業發展,尤其為杭州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功不可沒,但由於外來人口普遍存在來自鄉村及偏遠地區人員多、年齡結構跨度大、分布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窗口行業多、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識相對淡薄等特點上,因此也對城市精神文明的健康發展帶來一些消極影響。

一、新杭州人文化程度和收入、培訓等調查數據

2014年作為提升新杭州人科學素養課題小組,我們在三個月時間內調研了一家建築企業,一家紡織服裝廠,餐飲企業三家和美容美發行業兩家規模不一的企業,足浴中心一家,小商品市場商販等外來務工人員密集企業,隨機抽取了200位年齡在18至60歲之間的成年外來人口作為調研對象。本次調研發放問卷20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45份,回收率達72.5%,數據真實可靠。

從綜合調研結果我們看,新杭州人,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的普遍生存狀態並不理想,從工資水平看好像大多數人都在3000-4000元/月,接近中等發達國家的一般階層收入水平,但由於外來人員在住房租金,醫療費用,子女教育,家庭贍養,及人情開支等方麵費用較高,所以在知識積累及相關文化消費等方麵就基本沒有消費,或消費很少。

二、新杭州人生活狀態的現狀分析

(一)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目前,杭州市外來人口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具有高中畢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18%,且大多數缺乏專業技能。30到40歲的年齡層大多隻有初中文化程度,多從事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大的體力工種,尤其在美容美發,洗浴中心等服務性行業工作的年齡層在30歲以下的年輕人,文化水平普遍在初中和高中肄業,跟同年齡的城市青年相比有較大的文化差異較大。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0%的現今中國,這個現象還是值得深思。

(二)社交圈子相對狹窄

由於大部分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自農村及偏遠地區,文化的差異與社交的缺失,社會見識、人文禮儀、自卑因素等諸多原因,使他們很難融入城市社會的大環境,他們的社交範圍主要局限於同事、親戚、同鄉,與周邊城市居民的聯係很少,文化娛樂形式主要是打牌、搓麻將(占85%)與老鄉間的聊天吃飯。隻有8%的人願意參加帶有社交形式的文體活動。而參加城市的文化活動更是奢侈的消費。盡管現在城市的很多博物館都是免費參觀,但大多的外來務工人員並不知情。

(三)收入水平較白領低

雖然近年來藍領工人的工資增長是所有收入增長中最高速的,但藍領工資普遍低於白領還是事實,由於所從事的企業多為私營企業,雖然聽起來收入還行,但大多數企業不繳納養老保險等費用。由於物價上漲生活成本提高,住房租金,醫療費用,贍養家庭等諸多因素,大部分外來人口除了維持基本的生活支出之外,不太願意拿出“血汗錢”來接受繼續教育,僅有15%的人願意參加自費的相關教育培訓。而願意參加自費培訓的人中,80%隻願意承擔每年500元以下的繼續教育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