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問題不可回避
理論研究
作者:馬宣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目前是國際上很多發展中國家麵對的問題。從中國經濟現狀出發,簡單地探討最新的時政熱點—中國能否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並總結中國掉入陷阱的可能性,最後分析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對策。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 國際經驗 出路
截至2014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585美元,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那麼中國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提升為高收入經濟體。財政部部長樓繼偉4月24日表示,中國在未來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會滑入中等收入陷阱,並解釋說這是中國太快進入老齡化社會而引起的。這是最近中國高層對外發出的比較悲觀的信號了,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困難。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涵義是指:經濟體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的過程中,既不能重複又難以擺脫以往由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的發展模式,很容易出現經濟增長的停滯和徘徊,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萬美元。進入這個時期,經濟快速發展積累的矛盾集中爆發,經濟增長容易出現大幅波動或陷入停滯,長期在這一階段徘徊,遲遲不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二、中國可能會掉進陷阱
綜合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現狀來看,中國陷入經濟困境的原因有幾點:
(一)收入差距急劇擴大,而且截止目前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研究研究顯示,從2005年到2012年間,中國基尼係數維持在0.53-0.61之間;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值則多在0.47-0.49之間。不管哪個更為準確,但基尼係數超過0.4說明我國收入差距已擴大到嚴重地步了。
(二)實體經濟產能過剩以及土地經濟泡沫嚴重。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我國目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要增速還得靠投資,而投資上來後,又導致更多的產能過剩,陷入了死循環。其次,當下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城市越來越多。受暴利驅使和缺乏規劃,多地出現了空城,房產項目的空置率也極高,造成土地資源嚴重極大浪費。而房地產市場又和其他產業存在著密切聯係,一旦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陷入困境,就會波及眾多的行業,最為直接的後果,就是拖累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甚至引發一些社會問題。
(三)市場化改革沒有完全到位,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弊病已顯。吳敬璉認為,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形成了“雙軌製”,一方麵市場經濟已蓬勃發展,另一方麵原有行政命令配置資源的體製並未完全退出。這導致了既得利益集團“尋租”活動的蔓延。利益集團盤踞,既阻礙了市場力量的發揮也扭曲了政府正常職能的發揮,激化社會矛盾。
(四)人口老齡化。樓繼偉認為,我國有一半幾率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原因是由於我國過快進入老齡化社會引起的。人口老齡化意味著經濟增長開始喪失勞動力供給充足和高儲蓄率的人口紅利,進而延緩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增速一旦放緩到一定程度,各種矛盾就會進一步激化,甚至會引起經濟大衰退。
三、中國走出困境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