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等收入陷阱”問題不可回避(2 / 2)

對於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根據樓繼偉的說法,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麵的措施:一是農業改革,鼓勵農產品進口,進一步轉移農村的勞動力,彌補製造業、服務業的勞動力短缺。二是戶籍改革,打破遷戶口的障礙,讓各地允許租房落戶,讓轉移的人口真正穩定到城市裏麵去。三是在勞動關係上,要讓企業和員工個體決定,增加就業的靈活性。四是土地改革,農村建設用地能夠流轉,土地交易由農民應自主決定。五是在社會保險的問題上,充實社保基金以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真正建立“多交多得”的機製。其實,為避免陷入泥潭,我們應做的還有以下個方麵:

1、大力推廣教育,強化人力資本,用勞動質量的提高來彌補老齡化帶走的人口數量上的紅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教授認為人力資本對各個國家生產率的提高起主要作用:人力資本可以直接提高工人的技能,也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變化的環境,提高人們在各項任務中分配資源的效率。中國在物質資本方麵的投資帶來的新技術要求更高水平的勞動力來駕馭它。中國正逐漸進入世界市場,將麵對越來越多新的技術和新的製度安排,因此將需要更多高技能的勞動力。在長期中,人力資本或許是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源泉。

2、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平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關係,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政府逐漸轉變為“公共服務型”政府,逐漸消除政府主導經濟的因素,生產引進新技術,尋找新市場,並鼓勵創新,幫助驅動經濟的增長,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3、從根本解決經濟發展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城鄉二元結構是人為製造的阻礙經濟發展的藩籬,隻有農民能與城市居民同步性地從經濟發展中受益,擁有與城市居民享受同樣的待遇,才抓住了解決收入差距問題的核心。城鄉居民均為中國發展做出了貢獻,不能因為地域原因就受到差別對待。

4、突破利益集團的藩籬。李稻葵認為,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表象就是利益集團的盤踞。經濟起飛階段,往往會產生出一部分先受益的群體,這些群體與過渡過程中的一些需要改革的經濟體製盤根錯節,他們不願經濟體製進一步改善。這是典型的利益集團阻礙體製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案例。經濟學家奧爾森在其著作《國家的興衰》中指出,導致國家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利益集團的盤踞(奧爾森,2007)。

四、結論

“中等收入陷阱”並不是不可逾越的。經濟史顯示的經驗終究是一種概率現象,對未來的預測也不是現實。但是未雨綢繆,為避免最壞的結果,我們仍需以史為鑒,探尋如何避免不正常減速的途徑,同時,堅信中國有辦法也有能力能渡過這個難關。

參考文獻:

[1]樊綱.中等收入陷阱迷思.中國流通經濟,2014(5).

[2]鍾良.“發展與轉型中的製度”暨吳敬璉教授80歲生日國際研討會綜述.2010.

[3]範和生.“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理論陷阱?.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02).

[4]李稻葵.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路線圖.經濟研究,2014(1)

[5]林毅夫.怎樣解決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中國經濟網,20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