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根斯坦前後期語言觀探析
理論研究
作者:任娟
[摘要]:作為分析哲學的創始者之一,維特根斯坦特別重視語言的分析,不論是在其前期還是後期,對語言的分析都處於重要的地位。關於維特根斯坦前後期思想的體現,國內一般認為撰寫的《邏輯哲學論》是他早期思想的體現,而後期思想則集中表現在他的《哲學研究》等著作中。
[關鍵詞]:維特根斯坦 思想 語言 邏輯圖像 語言遊戲
一、前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邏輯圖像說”
在《邏輯哲學論》中,維特根斯坦主要描述了世界與語言的關係問題。他認為語言和世界先天地具有共同的邏輯結構,這種邏輯結構使得語言表達思想、描述世界成為可能。
(一)世界是事實的總和
前期思想中,維特根斯坦說:“世界分解成諸事實”,世界是事實的總和而不是對象的總和,與此相應,語言是命題的總和而不是名稱的總和。因而,維特根斯坦認為,人通過“語言圖像”來認識世界,而關於實在的圖像是通過語言命題體現在人的頭腦中。
按照維特根斯坦前期對語言的理解,當我們在心中形成對某事物的思想後,我們就用語言中的某些名稱指對該思想進行描述。我們將這些名稱以特定方式結合,以便清楚地呈現該思想。由此,我們所思想的東西便經由語言,通過一定方式的結合,並且以感官可以直覺的方式向我們表達或描述出來。由於我們用不同的名稱描述不同的事物,所以該名稱也就代表了該事物,事物被我們貼上了標簽,最後,我們便用該名稱表示該事物。
(二)所有命題構成所有語言
維特根斯坦還認為:“命題是實在的圖像。”命題和事實之間存在著對應關係,每個命題都反映某個事實,並且這種反映方式就類似於圖像和實物。由於語言是有命題構成的,因而所有的命題就組成了全部語言,語言就成了一個實在的圖像。語言是由命題組成的,作為命題總體的語言包含著可能世界與現實世界中所有事態和事實,命題由於表達和描述這些事態和事實而獲得自身的意義。但是命題描述世界不是隨意的,它是按照一定規則構建起來的,這是由語言、圖像以及世界都擁有共同的邏輯形式決定的。
二、後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語言遊戲說”
(一)“語言遊戲說”
在“語言遊戲說”中,維特根斯坦認為語言首先是一種活動,是和其他行為舉止編織在一起的一種活動,一種語言有意義,不在於這種語言中的各個語詞有互相聯係或可以相互定義,而在於這種語言包含著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在他看來,語言遊戲是植根於生活形式之中的,語言是一種人類生活現象。一種語言的語法和語義規則都根源於人們的生活之中,從而必定反映著人們的種種生活形式。
在前期思想中,維特根斯坦認為構造了一種理想語言,這種語言的使用有其嚴密的邏輯形式,因而每個語詞的意義也都是固定不變的;在日常語言中,語詞則不具有這種嚴密邏輯性,語詞的用法是多種多樣的,因而其意義也隨著語境的不同而改變。在產生“語言遊戲說”之後,維特根斯坦對他早期建立的理想語言產生了懷疑,認為理想語言隻是一種“海市蜃樓”式的幻想。因而他說:“我們想走,所以我們需要摩擦。回到粗糙的地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