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族相似”
維特根斯坦沒有對“語言遊戲”進行一個全麵的定義,他也沒有談到語言的本質是什麼。“我無意找出所有我們稱為語言的某種共同點,我要說的是:這些現象沒有一個共同點能使我們用一個同樣的詞來概括一切的,——不過它們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相互聯係著。正因為這種聯係,或這些聯係,我們才能把它們稱為‘語言’。”家族相似的觀點和“語言遊戲”的概念一樣強調概念及其使用都不能嚴格定義的。
總之,維特根斯坦後期的語言思想是根植於日常語言中的,它與人們的生活形式有很大的關聯,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的特點就是將語言研究與實際生活相聯係。
三、維特根斯坦前後期思想的比較
綜上分析,我們發現維特根斯坦前後期的語言哲學觀點有很多方麵都不同,也正是由於此,有一些學者認為維特根斯坦前後期的思想是完全對立的。筆者對此有不同看法,盡管維特根斯坦前後期思想在諸多方麵看似迥然不同,其實後期的思想是對前期思想的繼承和批判發展,前後期的語言哲學有區別又有聯係。
前後期思想的轉變集中體現在圖像說到語言遊戲說的轉變,從意義的指稱論到“意義在於使用”,意義不再孤立於語境來指稱事物和事態,而是根植於日常語言的使用。前期的維特根斯坦追求邏輯語言的確定性和語言的本質,後期則回歸日常語言,放棄了對語言本質的追求,並提出了“家族相似”。早期維特根斯坦哲學認為語言與世界共有一種邏輯本質,語言與世界的關係是一種嚴格的一一對應關係。特根斯坦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確定、清晰的,語言和世界的確定性是由語言與世界的一一對應保證的。在後期的語言哲學中,維特根斯坦認識到,“我們稱為命題語言的東西並不具有我們以前所設想的那種形式上的統一性,而是有彼此具有或多或少的親緣關係的構造組成的家族。”
盡管前後期思想有很多不同,但還是有相同之處。首先,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維特根斯坦都把自己的目光放在對語言的研究中,通過對語言、思想以及世界關係問題的解決來進行他的哲學思考,隻是前後期的視角和方法不同而已。其次,維特根斯坦始終站在批判形而上學的立場上。總之,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思想對推動語言轉向以及將語言研究領向新視角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後期的語言哲學,將語言研究從形而上學迷霧拉回日常生活,這無疑對以後的語言哲學研究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文聘元.現代西方哲學故事[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338.
[2]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6.213.
[3]維特根斯坦著.湯潮、範光棣譯.哲學研究[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65.
[4]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