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會學的基本問題看教育的功能
理論研究
作者:彭繼豐 侯秋霞
[摘要]:教育有什麼功能?這是一個曆來很有爭論的問題。從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出發,結合既有教育學研究中的文獻,討論了教育對個人和社會的功能。教育學界對教育對個人與社會功能的討論存在兩種比較極端的觀點,而從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出發,剛好可以調和這兩種觀點。
[關鍵詞]:教育 個人與社會 功能
一、社會學的基本問題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被視為社會學的基本問題之一。社會學理論都依賴於某種對人和社會性質的假設,正是基於這些不同的假設,社會學理論的分歧才得以存在。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問題既是社會學研究的經典課題,也是社會學理論建構的基礎。不同的學者對個人與社會關係的分歧形成了兩種較有代表性且對立的觀點,即社會唯實論與社會唯名論。與這兩種對立觀點不同的另一論點是社會互動論,這種觀點試圖嚐試著調和社會唯實論與社會唯名論的對立。
筆者正是發現了教育學界對教育的功能也存在與此相似的兩種極端看法,因此欲借鑒社會互動論的觀點嚐試著從社會學的視角調和教育學中的對立並分析教育的功能。
二、教育對個人的功能
教育對個人的功能有正負之分。教育對個體的正向功能有兩個,一是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它又具體分為促進個體觀念的社會化、促進個體智力和能力的社會化、促進個體職業、身份的社會化;二是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功能,它又分為促進個體主體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促進個性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發展、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
同時,教育對個體發展亦有負向功能,因為教育活動中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造成傷害;過於強調科學世界的教育,忽略了生活世界的教育,造成精神家園的荒蕪;應試教育、標準化教育教學的剛性和管理無視甚至抹殺學生的個性。
三、教育對社會的功能
教育對社會的功能亦有正負之分。教育對社會的正向功能主要在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麵作用重大。教育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為通過勞動者的素質的提高,促進經濟發展;教育是生產科學技術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促進社會政治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維護社會政治穩定的作用、促進社會政治變革的作用。教育能促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具體表現為保存與傳遞文化,傳播與交流文化、篩選與淨化文化、更新與創造文化。
教育對社會的發展亦有負功能。一是現行的教育不利於城鄉差距的縮小,二是過度的投資教育會抑製經濟的發展,三是教育過度發展會影響教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四是教育亦可影響社會政治局勢的穩定。
四、教育學中兩種極端觀點與社會學的調和
對於教育的功能,教育學上一直有兩種觀點。一是“個人本位說”,即從人的本性、本能出發,認為教育目的在於使人成為人,使人性得以發展,使人性得以完善化,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二是“社會本位說”,即認為,教育的一切活動應服從、服務於社會需要,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社會的發展。這兩種觀點與社會學上關於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相似,即社會唯實論和社會唯名論之爭。“社會唯實論認為隻有社會結構才是才是正的客觀存在,而社會唯名論則認為客觀存在的個體及行為,社會隻不過是個人及其行為的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