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老社區居民社區意識淡薄的原因
理論研究
作者:劉園
[摘要]:D社區位於Y市的中心位置,地處市區繁華地段。近幾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像D社區這樣的老社區似乎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但是仍然有許多類似的社區存在於城市中。社區意識對於社區的管理與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深入到社區中,訪談相關居民和社區組織,並且結合自身在社區居住生活的經驗,參考相關文獻力圖說明老城區居民社區意識淡薄的原因。
[關鍵詞]:社區 社區意識原因
一、前言
D小區地處市區繁華地段,轄區麵積為6萬平方米,附近有大型農貿市場和大型商場,毗鄰Y市主幹道。“社區是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具有某種互動關係和共同文化維係力的人類群體及其活動區域。社區意識指社區成員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參與社區管理重要意義的感知,以及通過群體義務滿足成員需要的共同信念。”
筆者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訪談法和文獻分析法。通過深入到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觀察居民的生活情況,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的工作情況,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現狀,了解影響社區居民社區意識淡薄的原因。
二、原因分析
(一)小團體的存在不利於社區意識的發展
老城區中仍然可以找到“單位型”社區的影子,由單位出資建房,再將房子以很低的價格賣給單位職工,這樣很好的將職工聚集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小團體。以D社區為例,據筆者了解,D社區最初建立時,十幾所單位同時在這裏建房,然後將房屋分配到職工個人手中。基於“地緣”和“業緣”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樓內居民關係,使得一棟樓成為一個小團體,在這個小團體中,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基本通過商量的方式協調解決。社區意識指社區成員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而小團體的存在使得這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局限在了更小的範圍,多數樓內的居民表示很少與本樓外的其他居民有所聯係,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變的弱化或者是被忽略,小團體在單位的影響下具有較強的凝聚力,這就成為老城區居民社區意識淡薄的原因。
(二)人員的複雜性弱化了居民對社區的感知
由於D社區鄰近商業區,許多外來人員會在D社區中租房作為臨時住所,這些租客大多數並不是長期的。一樓住戶多將靠街區的牆壁扒掉,改造成“門頭房”出租給他人做商鋪,由於靠近商業區,所以商鋪大多是一些小型的餐館,也有方便居民生活的小型超市、藥店和服裝店。這些商鋪的服務對象並不隻限於社區內的居民,更多的是附近商業區中的工作人員,大量的外來人口進入社區,不僅對社區的安全構成威脅,也使的社區居民對於整個社區的認識淡薄。D社區位於繁華路段,又是一個開放性的社區,每天往來於此的外來人員是無法避免的,再加上小區內小棚和地下室的出租,“租客”和外來人員較多,人員複雜,不僅影響著社區居民的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更多的是令居民對於社區安全存在著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