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沃爾瑪假驢肉事件反映的GDP的局限性及解決辦法(1 / 2)

沃爾瑪假驢肉事件反映的GDP的局限性及解決辦法

理論研究

作者:董祺琪

[摘要]:最近曝光的沃爾瑪假驢肉事件,引發了新一輪食品安全危機。中國GDP的不斷增長,給我們帶來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時,其負外部性也讓我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政府應負起責任,不要盲目追求GDP數字的增長,而應從更全麵的角度考量經濟福利。

[關鍵詞]:食品安全 GDP增長 局限性 解決方法

1沃爾瑪假驢肉事件

2013年1月6日,沃爾瑪濟南泉城分店銷售的“五香驢肉”被檢測出含有狐狸和貉的成分,由此引發了其在中國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機。據調查,這批假驢肉的供應商為濟南哲昱經貿有限公司,生產商為德州福聚德食品有限公司。並且從2009年5月起,沃爾瑪泉城路店就開始與濟南哲昱經貿有限公司合作,從哲昱經貿有限公司處購進由福聚德公司生產的熟肉製品。從2012年至被查時沃爾瑪泉城路店已先後從濟南哲昱經貿有限公司購進“五香驢肉”共計30256袋,進價為9.9元/袋,售價為10.9元/袋,總共銷售了30491袋(含贈品)。

2中國食品安全危機

近幾年,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令人擔憂,毒奶粉、皮革老酸奶、地溝油、假藥、假酒、毒蜜餞等等,各種各樣的食品都成為了不良商家造假的對象。由於中國人口數量大,產品總需求大,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基本上食品生產出來就能全部賣出。因為國家對食品DNA的檢測並沒有強製性的規定,並且進行食品DNA檢測的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大多數超市在收貨檢驗時僅憑該批食品的國家檢驗報告以及收貨檢驗人員對該批食品所作的外觀上的一些鑒定。這就造成一些摻假食品能夠很容易地從各個銷售渠道流向市場,最終到消費者的手中,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3GDP的局限性

GDP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利用各種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20世紀30年代,GDP被美國政府作為用來衡量國民收入和產量的新工具,被認為是當時宏觀經濟學最重要的進步之一。但是,批評者早就指出,雖然GDP準確地衡量了整個經濟的增長和衰退,但它對於描述社會狀況卻是一個粗略的工具。

GDP的確有助於我們過上好的生活,但它並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標。GDP沒有減去負外部性的部分,比如不安全的食品會使GDP數值增加,但帶給人們的福利卻會下降,並且有害食品的所帶來的危害要大大超過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

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存在的問題:人口多、資源少、環境惡化、貧富差距大、社會保障體係不完善等。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隻能說明我國是一個經濟大國,但還遠遠達不到經濟強國的水準。

所以我們更應該看到GDP的種種局限性,關注這個數字背後的一係列和可持續性發展以及和人的福利有關的問題。

4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法

4.1政府

政府在追求GDP增長的過程中,應加強對食品安全的重視。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要從剖析產生問題的深層次原因著手,不僅要加強法律建設和企業的道德建設,還應該嚴格實施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提高食品質量的審查標準,完善各項監管製度和監管措施,推動食品行業的誠信建設。同時,要督促企業在內部建立起各項製度規範,進行崗位監督,明確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嚴格控製食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保證食品的質量。對於生產劣質食品的不良企業要予以取締,加強執法,提高違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