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1 / 1)

淺談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職教幼教

作者:李梅香

[關鍵詞]:幼兒心理發展 影響 心理衛生保健 心理健康

一、幼兒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

教師健康的心理在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中,起著積極促進作用。幼兒的一些消極心理或心理障礙也是與某些教師不健康心理的影響直接相關的。而兒童的心理是否健康,對幼兒今後一生的健康和幸福產生深遠的影響,因而教師的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不健康的心理行為,受害最大的自然是孩子,比如說:教師的學習動機不高會導致幼兒對學習失去興趣,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情緒不穩定會使幼兒發脾氣、爭吵、說謊等社會行為問題;教師缺乏自信心會成為一種錯誤的示範,造成幼兒性格和情緒問題,使幼兒自卑、膽怯、退縮等;教師行為衝動直接影響幼兒產生不良習慣,咬指甲、眨眼、皺額、咬衣服等;教師缺乏愛心,幼兒會跟著發生,性格和情緒問題,任性、自私、固執等。

二、教師要做好自己的心理衛生保健,以便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幼兒教師應加強自我的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如教師性格古怪、脾氣暴躁、性情多變、偏執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兒心理上的緊張,不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可以說,幼兒的健康人格和心理是維護和增進幼兒心理健康的保證。

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可以使幼兒受益。教師、保育員、領導既是幼兒園心理衛生保健工作的對象,又是保健的工作者,設計者和實施者,應關注教育過程中幼兒的心理營養。心理營養指的是幼兒心理發展所需要的養分,它是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影響的所有的外在刺激的總稱。從心理營養給幼兒帶來不同心理體驗來分,可以把心理營養分為兩種:一種是能給幼兒帶來愉快體驗的心理營養,如愛和尊重、鼓勵、表揚、積極的期待等,另一種是給幼兒帶來不愉快的心理營養,如批評、冷落、禁止、消極的期待等,不同性質的心理營養,對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來說都是必需的。

三、幼兒教師應該怎樣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呢

第一、注意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幼兒教師應該從幼兒早晨入園的那一刻起,即開始為他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民主的心理氣氛。這就要求教師無條件地愛孩子,無論美或醜,無論聰明亦愚鈍,充分的接納和尊重幼兒。

第二、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密切配合幼兒園社會性的培養與教育進行。在幼兒園裏,讓幼兒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養成合作性行為,能為幼兒園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幼兒教師不僅在向孩子傳授知識,更是為幼兒塑造人格,為了讓孩子更健康的成長,也為了讓幼兒教師更愉快地工作、學習、生活,重視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