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煤礦測量工作失誤和事故的分析與預防(1 / 2)

煤礦測量工作失誤和事故的分析與預防

行業動態

作者:孫維成

[摘要]:收集了我國煤礦生產實踐中的一些典型失誤或事故事案例,根據其性質進行分類,並對其產生的原因作出了分析,提出了預防的措施。

[關鍵詞]:煤礦測量 失誤 事故 分析礦山測量被譽為礦山生產建設的眼睛,它具有技術管理和施工的雙重職能。建國以來,我國成千上萬的煤礦測量工作者,在煤炭事業的蓬勃發展中完成了自己的職責,為煤炭生產建設做出了貢獻。但是,在礦山生產和建設過程中,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製,測量工作難免出現一些失誤,甚至造成事故,給礦山生產建設帶來了損失。為減少和防止測量工作失誤或事故的發生,我總結多年在生產一線的工作經曆,將一些事故案例進行綜合分析,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範措施。

一、測量讀數、記錄和計算錯誤造成的測盆事故及分析

在《規程》第三條中明確規定:“……在施測過程中,外業觀測工作本身須有校核或進行兩次。對起算數據、外業記錄和計算成果須經過嚴格的檢查和對算。……”“重要測量工作必須獨立地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觀測和計算……”這些規定是確保煤礦測量工作質量,更好地為煤礦生產建設服務的有力保障。如果在實際工作中違反了這些規定,就會造成工程上的事故和經濟上的損失。

事例:由於邊長測量錯誤,致使貫通予報錯6米

,某礦綜采工作麵走向長度為1000米,運輸巷與回風巷平行沿煤掘進,為解決通風問題,決定由運輸巷開始掘進一條回風聯絡上山,掘進至回風巷標高後再掘進回風巷,並與也掘的回風巷貫通。

貫通工程開始前,在已掘運輸巷和回風巷中均施測了30秒級的複測支導線。設計回風聯絡巷位於11號測點前19.6米處,聯絡巷開口掘進至回風巷設計標高後,繼續按圖上箭頭方向所示掘進回風巷。當貫通距離接近20時,即按要求改為單頭掘進,同時掘進隊和有關部門均采取了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按預透距離推算,巷道已經應該貫通,但仍然沒有貫通不,,再掘2米,仍沒有貫通。這時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隨即指示測量人員進行測量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實際聯絡巷道開口位置距11號點的距離為25.6米,即開口點位置向東移動了近6米,而在接測聯絡巷導線時仍按標定的19.6米錯誤距離進行計算,因此在預報回風巷貫通距離時,即把貫通距離縮短了近6米,造成在達到預報距離時,巷道仍未貫通的測量責任事故。經對導線的再次複測後,確認再繼續掘進4米,此時巷道貫通。

這是一起具有較大隱患的測量事故。首先,巷道開口位置標定錯誤了6米,在現場檢查測量時很難判明其原因,但檢查標定記錄時,沒有找到現場標定的具體記錄,也沒有標定後的檢查記錄。從這裏反映出測量管理製度不嚴和執行有關規定不力的問題。其次在運輸巷中11號導線點前還有12號導線點,11-12的邊長是已知的為71米,在11號點量取19.6米,則開口點距12號導線點距離為51.9米,如果在標定開口位置時再丈量開口點至12號點的距離進行檢查,是不難發現問題的。第三,在聯絡巷接測導線時,仍以已經丈量錯誤的19.6米作為導線邊長使用,沒有認真進行導線複測,如果從11號點進行導線複測與檢查,也能及時發現問題。

二、標定錯誤造成的測盆事故及分析

在施工測量工作中,要將工程設計標定於現場,以指導施工。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一些諸如采用的標定數據錯誤、沒能按實測數據標定、標定工作無檢查而造成測量事故,給工程帶來了損失,有的甚至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