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小麥高產栽培技術(1 / 2)

淺論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行業動態

作者:張靜

[摘要]: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播種期管理、小麥冬前管理、返青拔節期管理、孕穗開花期管理、收獲期管理等方麵內容。

[關鍵詞]:小麥 高產 栽培技術

優質小麥栽培的主攻目標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種的品質遺傳特性,而栽培措施對優質小麥的品質影響極大。所以搞好優質小麥栽培必須把優質放在首位,以品質為核心,通過合理栽培,從而獲得高產高效。

一、培肥地力應做到三點

1、加深耕層,精細耕地

實現小麥優質高產,依賴於強大的根係,這就要求加深耕層,為根的生長創造深厚疏鬆的耕層。深耕可以增產,要求深度25cm為好,深耕應根據原有的基礎,逐漸加深耕層,深耕必須配合細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塊,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實土壤,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利於播種,達到早、深、淨、細、實、平的要求。

2、增加有機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綜合指標。培肥地力的中心環節就是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其基本手段就是增加有機肥投入,增施以農家肥為主的各種有機肥和秸稈還田。

3、平衡施肥,增加無機肥投入

在總施肥量中,一般除了施有機肥5噸以外,無機肥也應適當增加,要求施純氮11—14kg/畝、磷9—12kg/畝、鉀5—8kg/畝。硫酸銨和硫酸鉀不僅是很好的氮肥和鉀肥,兩者也是很好的硫肥,能夠提高小麥中蛋白質的含量。上述總施肥量中,全部有機肥、化肥中氮肥的80%、全部的磷肥、鉀肥均作底肥施,翌年春小麥拔節期再施留下的20%氮肥。

二、播全苗應抓好三項工作

1、立足抗旱防澇

改善麥田灌排設施,做到溝溝想通,內外相連,能灌能排,旱澇保收。

2、主推“適墒、適期、精播、機播”四項技術相配合

適墒是一播全苗的基礎,優質小麥的適生區為兩合土、黏壤土或黏土。適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兩合土18%—20%,黏壤土20%—22%,黏土22%—24%,低於上述指標,應澆好底墒水,還要保好口墒,以確保一播全苗。適期精量播種是苗壯的基礎,早播小麥生長過旺易形成老弱苗,晚播小麥苗弱、群體不足。推廣機械精勻播種可確保播量準確,達到苗全、苗勻、苗壯的目的,並提高播種作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