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小麥高產栽培技術(2 / 2)

3、推廣適時精播技術

適播可以保證小麥冬前有足夠的積溫,利於培育冬前壯苗。適期播種要根據品種的冬春性和當年的氣候條件而定,一般在正常氣候條件下,淮北地區半冬性品種以10月8—13播種為宜。根據近幾年的生產實踐,在精細整地、足墒下種的前提下,半冬性基本苗15—18萬/畝,播種量8—10kg。具體到每塊地的播量要根據種子的千粒重、發芽率、整地質量和墒情等綜合確定。

三、加強田間管理

1、保證全苗

在出苗後要及時查苗,補苗,補種要補浸種催芽的種子,這是確保全苗的第一個環節。出苗後遇雨或土壤板結,應及時進行劃鋤,以破除板結,達到通氣、保墒、促進根係生長的目的。

2、澆好越冬水

澆好越冬水有利於保苗越冬,年後早春保持較好墒情,應於立冬至小雪期間澆冬水,對地力高、底肥足、群體適宜或偏大的麥田,適期內晚澆,可不施冬肥;對地力不足或中低產田,冬前群體小、長勢弱的或因旺長而脫肥的地塊,應在適期內早澆,結合澆水追肥施尿素6—8kg/畝。

3、推廣化學除草

在11月下旬要注意搞好化學除草。對於闊葉類雜草可使用10%笨黃隆7.5—10克/畝兌水30kg進行噴霧,對於禾本科雜草可選用驃馬50ml/畝兌水25kg進行噴霧,但使用化學除草劑一定要嚴格按產品說明書進行,不可隨意加大藥量,不能樓噴、重噴,同時要選擇無風晴朗天進行噴霧。對噴過除草劑的器械,必須做好清洗等處理。

4、病蟲害防治

選用生物農藥,仿生農藥或高效、低毒、底殘化學農藥綜合防治病蟲害。旱茬整地時畝用48%樂斯本200ml進行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紋枯病在藥劑拌種的基礎上,拔節期畝用12.5%紋黴清120ml兌水50kg噴施1—2次控製發展;白粉病達到發展指標時畝用20%三唑酮75ml加水40kg均勻噴施;赤黴病於齊穗期畝用50%多菌靈100ml兌水40kg噴霧防治;防治蚜蟲、吸漿蟲、粘蟲,選用吡蟲啉,銳勁特等農藥。

5、適時收獲

優質小麥在臘熟末期即可收獲,此時的籽粒千粒重最高,營養品質和加工品質最優。臘熟末期長相為植株莖杆全部黃色,葉片枯黃,莖杆尚有彈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顏色接近本品種固有色澤,籽粒較為堅硬。要全部使用聯合收割機收割,提高收割效率,快收快打,顆粒歸倉。收獲時要注意分品種單打單入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