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農機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不足,影響了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
農機校屬事業單位,經費預算屬差額撥款,辦公事業經費不足,致使農機教育培訓無力。多年來由於經費投入不足,學校缺乏先進實用的電教設備和教學直觀的實物教具、掛圖等,嚴重製約了農機培訓工作的進展。
3.4教師隊伍不穩定,人員、知識結構老化
繼續教育機會較少,沒有充足時間來進行教學研究和學習再提高。不能及時更新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影響了教師安心搞好農機培訓工作的積極性,不願繼續從事教學工作,看不到教學培訓工作的美好前景。
3.5結論
上述問題的存在,勢必影響農機培訓工作的進行,影響廣大農機駕駛操作、維修人員素質的提高,阻礙農機培訓教育工作的發展,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克服矛盾,解決問題,就必須逐一予以解決。
4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新的形勢對農機培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機教育培訓的目標是培養具有意識新、能力強的技術人才,這就要求農機培訓教育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
4.1提高服務大農業的意識
一是農機培訓教育部門要樹立堅定的為大農業服務,為廣大農機戶服務的信念,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這既是工作職責,也是為農民服務的具體體現,更是踐行群眾路線的關鍵。二是要明確認識農機培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先進實用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以及安全駕駛操作知識,隻有通過組織廣大農機駕駛、操作、維修人員進行學習培訓,才能使他們掌握一技之長,成為農村先進科學技術推廣應用的帶頭人和示範者,為改變新農村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三是清醒地認識到農機安全生產和農機培訓的必然聯係。加強對機手的專業教育培訓,他們就會懂得必要的機械常識,就能掌握嫻熟的駕駛操作技術,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就會增強,安全意識就會增強,就會避免事故的發生,從源頭上起到預防作用,就會為農機安全生產,為農村的穩定做出貢獻。
4.2農機化學校要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一是充分利用現有的辦學資源,開展農機行業技術工人技能培訓,合格後頒發農業部《職業資格證書》,通過勞務輸出部門中介與用工單位簽定勞務合同,使他們逐步走上致富新路。二是連接企業和農民,提供信息中介。
農機教育培訓機構與農機戶及農機用戶有著密切聯係。完全有能力也有義務向廣大農民推薦先進實用的農機產品,而企業也恰恰需要一個直接麵向用戶的宣傳平台。農機教育培訓機構完全可以連接企業和農民,傳遞信息、互通有無。做到企業、農民、培訓機構利益共贏。
4.3加強自身建設,以適應市場變化,提高培訓水平
一是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要注重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使其貼近社會,跟上當今科技發展的步伐。同時采用現代化電教學,重視直觀教學。另外,要理論聯係實際,增強學員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興趣,同時要培養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二是注重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要想獲得理想的教學質量,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培訓質量的保證,同時也是培訓工作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參加學習進修,不斷補充新的知識,來提高教師素質,使其成為既是講師又是工程師的優秀人才。三是改善辦學條件。主動於有關部門溝通,爭取各方麵的理解支持,加大經費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為教學提供保障。同時還要支持農機培訓機構采取聯合辦學,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促進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
4.4以農機購置補貼為依托,擴大農機培訓人數
近幾年,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深入民心,農民購機積極性日趨高漲,農機戶數量與日俱增。但是新機手水平低、技術差、經驗少、事故率高。這為農機培訓提供了機遇,就要求農機教育培訓機構緊緊跟上,加強對這部分新生力量的技術培訓,使之以高水平、高素質為農業生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