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互聯網背景下藥學科技期刊發展的思考(1 / 2)

互聯網背景下藥學科技期刊發展的思考

行業動態

作者:周青 薑慧芳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作為上世紀90年代創刊的《中國臨床藥學雜誌》如同其他藥學科技期刊一樣也麵臨著新的挑戰。嚐試從中國藥學會主辦的係列期刊目前的發展狀況入手,探討目前互聯網背景下藥學科技期刊發展普遍麵臨的問題,並對可能的解決方案作一初步的思考與探索,期望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增加我刊的來稿數量及質量,縮短論文的刊發周期,提高作者投稿體驗以及我刊的學術影響力。

[關鍵詞]:藥學期刊 互聯網 思考

一、背景

中國藥學會成立於1907年,是由全國藥學科學技術工作者自願組成依法登記成立的學術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法人社會團體。該團體是以開展藥學科學技術的國內外學術交流,編輯出版、發行藥學學術期刊、書籍等為主要任務。目前,由中國藥學會主辦的期刊總共有21種,基本涵蓋了藥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11)10種(47.62%);包括我刊的20種(95.24%)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這些數據充分反映了中國藥學會較高的的辦刊水平。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藥學科技期刊的也麵臨著新的挑戰。筆者嚐試從中國藥學會主辦的係列期刊目前的發展狀況入手,探討目前互聯網背景下我刊發展麵臨的一些問題,並對可能的解決方案作一初步的思考與探索。

二、中國藥學會主辦期刊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建設情況

隨著網站及數字出版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傳統的紙質出版正在逐漸萎縮,對雜誌的宣傳已不能隻依賴於紙質雜誌的出版及發行。中國藥學會有自己的網站。網站的“編輯出版”欄目專門用於中國藥學會主辦的各類期刊介紹及相關新聞的發布。中國知網作為中國藥學會各主辦期刊的數字期刊出版合作商,為各期刊的讀者提供了數據庫及全文服務。藥學會主辦的各期刊也有自己獨立的網站。網站由2009年的14家(73.68%);發展到2015年的20家(95.24%)。9家(42.86%)申請了微信公眾號,其中《中國中藥雜誌》表現較為活躍。

三、互聯網背景下我刊發展所麵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期刊網站數目的增加從側麵反映了網站建設對期刊發展的重要性。一方麵,網站的建設及數字全文的出版給雜誌帶來了稿件、讀者和作者。以《中國臨床藥學雜誌》為例,2014年下半年我刊依托知網騰雲采編係統開通了中國臨床藥學雜誌的網站。2015年上半年來稿433篇,比2014年上半年來稿252篇多41.80%,比2013年上半年來稿204篇多52.89%,來稿量明顯增加。另一方麵,也給廣大的讀者和作者帶來了便捷。對於讀者而言,可以借助網站及各種數據庫實現用比以往更短的時間更精確的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最前沿的學術資料;對於作者而言,網站的出現,其互動的形式和友好的界麵,在不斷改進中拉近了雜誌和作者的距離。優勢顯而易見,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

1、網站信息更新互動不及時

由於中國知網、中國藥學會及各個期刊對網站建設及維護的重視及投入不同,導致了各類網站信息的更新速度不同,信息內容出現偏差;期刊網站之間的發展也並不均衡。雖然我刊的的投稿郵箱及投稿方式已作出變動,但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暫未能及時更新,讀者及作者用戶群不能直接的及時獲取期刊最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