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1 / 2)

探究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

教研探索

作者:劉建東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教學安排,發現自身不足,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理念和水平,形成教學中的創新思維,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具有良好素質素養的合格學生。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創新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要求分析

1.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這項能力也是當前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數學是一門充滿智慧的學科,在小學階段,通過數學學習能夠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以及創造能力。此處所說的創造力主要指小學生在經過數學學習之後,能夠通過研究與探索,將學到的數學知識合理地運用到日常生活及實踐活動中的一種能力。

2.數學要與生活緊密相聯。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緊密相聯的學科,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到數學現象,並且很多事情都與數字相關。在當前的課程改革環境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將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有機聯係在一起,在生活中開發數學教學資源,以便將其有效運用到數學教學過程中。例如,超市開展促銷打折活動時,就會涉及數學方麵的知識,教師可以將其應用到數學課堂上。

3.教學與育人充分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教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由於小學生在各方麵都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充分抓住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教育與培養,使其在獲得學習能力的同時,也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創新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創新,我們先看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性存在的問題。首先傳統教育上,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對立的,多數學生是怕老師的,從而對學習數學不熱情,老師單一地作為一個教育的傳達者,他們樹立的形象往往都是嚴厲的、權威的,很難和學生平等討論數學知識,僅僅在課堂上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得不到擴展,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會下降。課堂學習效率都不高,課堂以外,小學生是很難掌握自己的學習控製力的。其次,學生與老師的互動能力差,學生隻是一個被動者,無法達到對數學知識的深層理解探索,很難激發小學生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創新必須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隻有把學生的地位放在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在課堂教學中要聽取學生的想法和意見,在知識本體為基礎的情況下,激發引導學生的想象力,並耐心認真地給予指導。當然,遇到錯誤的觀點也要用適當的方法指正。學生對於教師的教學存在的疑惑和問題,應及時地反映給教師,教師通過專業的知識給以解答講解,積極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隻有學生的興趣加強,才會有對知識的探索欲望。

三、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的途徑

第一,當今在教育的不斷創新下,教育工作者對教育的傳統方法進行了改進,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突破,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多發言,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中出現的問題給以指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解放學生的雙眼,開拓學生大腦的思維,加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由於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直觀的方法無法使其加深印象,適當地通過引導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他們的操作培養他們的學習樂趣,加深對知識的了解,當他們在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實踐的時候,他們會感覺到學習的知識是那麼的有用,從而對學習數學的樂趣自然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