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特征、問題及其成因(1 / 2)

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特征、問題及其成因

經濟研究

作者:劉麗傑

[摘要]: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現狀主要是金融市場結構失衡的矛盾比較突出,製約了金融市場整體功能的充分發揮和核心競爭力的進一步提高,使得金融市場結構的深度和強度效應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從靜態上表現為各個金融子市場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和各金融子市場內部組成要素結構的不均衡。從動態上表現為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存在著變遷上的被動適應性、升級上的低層次性以及創新上的外生性等問題偏重眼前發展,忽視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環境的培育與改善。

[關鍵詞]: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結構 失衡

一、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基本特征

1.規模(數量)結構的非均衡性。這主要表現在我國金融原生市場相對發達,金融衍生市場相對滯後。其中,在金融原生市場中,資金市場發展快於保險市場、黃金市場和外彙市場發展。

2.空間分布結構的不合理性。首先,我國城鄉金融市場發展不協調,具體表現在農村金融市場發展比較滯後,並將成為製約新農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瓶頸。主要表現在:一是縣級金融機構的大量撤銷導致縣域金融體係中出現了“空洞化”現象;二是農村資金大量流向城市的“非農化”現象;三是農村金融市場產品少、功能弱化、業務單一、服務跟不上;四是資本市場的觸覺還沒有延伸到農村,使得大量中小企業難以進入資本市場融資。

3.層次結構上的單調性。從整體上看,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梯度與層次都比較單調,主要以原生金融市場為主,衍生金融市場才剛剛起步。

4.行為結構上的不配合性。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是金融市場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隻有三者在行為機製上相互溝通、配合才能保持金融市場的平穩運行。

5.功能結構上的不協調性。我國金融市場行為上的不配合性或衝突性,必然導致其功能上的不協調性。

二、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從靜態角度看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存在的問題

1.在宏觀方而,主要表現為金融市場各個子市場之間以及各個子市場內部結構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具體表現為:

(1)直接融資市場與間接融資市場之間結構不均衡。一定時期的金融市場結構決定了直接融資市場和間接融資市場之間的結構關係。從功能上看,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其基本的作用是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也就是通過一係列的金融中介,將資金在盈餘部門和短缺部門之間進行合理配置。

(2)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結構失衡。我國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發展的失衡現象主要在兩個方而:一是在發展路徑上,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存在人為逆序發展現象。二是在發展戰略上,選擇了重視資本市場,輕視貨幣市場的發展戰略。

(3)資本市場的內部結構失衡。一是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發展不平衡,突出表現為債券市場嚴重滯後於股票市場發展。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是資本市場中最重要的兩個子市場,也是推動資本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輪子。

2.在微觀方而,主要表現為金融市場內部各個組成要素結構的不均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而:

(1)主體結構失衡。從我國金融市場的參與主體情況來看,呈現著“四多四少”的特征,即貨幣市場上金融機構參與的多,工商企業特別是民營和中小企業參與的少;股票市場上個人投資者參與的多,機構投資者參與的少;上市公司中國有控股公司多,民營企業少;上市公司中績差公司多,優質公司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