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碳金融與金融業
(一)銀行業
目前金融業中,銀行是絕對參與低碳經濟的主體。黃麗珠指出,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分享低碳經濟時代的“盛宴”對於商業銀行應該是一個雙贏或多贏的選擇。但同時其也麵臨著挑戰。一是國內銀行能力不足。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在碳金融方麵雖有所動作,但都沒有深入到核心部分,缺乏對CDM相關專業知識及政策法規的深度了解,投資該領域項目的業務能力嚴重不足,不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製度、碳交易場所和碳交易平台,更沒有碳掉期交易、碳證券、碳期貨、碳基金等各種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創新產品以及科學合理的利益補償機製,難與國際金融機構抗衡,使我國麵臨著全球碳金融及其定價權缺失帶來的嚴峻挑戰二是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
(二)碳保險市場
在低碳經濟發展中,保險業一方麵通過為綠色建築設計、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環保汽車等項目提供新險種來規避氣候風險;另一方麵應適應清潔發展機製對碳信用交割擔保的需求,開發碳交易保險,以轉移項目違約風險。資金需求量大和未來發展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是所有碳排放交易項目的兩大主要特點。由此,碳保險市場應運而生,主要有碳擔保和碳保理業務。就與CDM相關的碳保理而言,其成員構成主要由技術出讓方、技術購買方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組成,經過一定的審核流程後,金融機構向技術出讓方發放貸款以保證其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待項目完成後,由技術購買方利用其節能減排所獲得的收益來償還貸款,這不僅縮短了技術出讓方的應收賬款時間並減少了資金積壓,而且優化了技術購買方的財務結構,並解決了其融資難問題。
(三)碳資本市場
今後一個時期的股票市場機會將會是低碳經濟,而建倉低碳經濟板塊正逢其時。具體到低碳概念主要有以下幾個行業構成:一是環保板塊;二是節能減排板塊;三是CDM項目。[34J孫穎也指出,2009年上半年中國資本市場已經開始預熱低碳經濟相關行業,特別是新能源。“新能源可能會帶領全球經濟走向複蘇”幾乎為投資人所共識。同時其又指出,除了低碳板塊和低碳概念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追捧之外,國內的機構似乎並沒有做好迎接低碳經濟時代的準備。
四、碳金融發展的政策支持
“碳金融”的發展需要有利的環境和條件,因此,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五個方麵有待重點關注:一是搭建交易平台,進一步研究探索排放配額製度和發展排放配額交易市場;二是加強宣傳推廣,要讓企業充分意識到CDM機製和節能減排所蘊涵的巨大價值;三是推動政策研究;四是培養中介市場,應鼓勵民間機構和金融機構進入;五是構建激勵機製,製定一係列標準、規則,提供相應的投資、稅收、信貸規模導向等政策配套,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節能減排領域的投融資活動,支持低碳經濟。
參考文獻:
[1]王立勇,張良貴,劉文革.不同粘性條件下金融加速器效應的經驗研究[J].經濟研究,2012(10):69-81+160.
[2]崔豔娟,孫剛.金融發展是貧困減緩的原因嗎——來自中國的證據[J].金融研究,2012(11):116-127.
[3]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