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俄本幣互換的現狀與影響(3 / 3)

兩國簽署本幣互換協議後,兩國企業在從事貿易和投資時,可以節約換彙成本,從而減輕負擔,加快結算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兩國企業可以更便利地獲取對方國家貨幣以進行投資。受美歐等國製裁及盧布貶值影響,俄羅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資本外逃和投資“真空”地帶,積極發展國內市場也成為俄羅斯反製裁的重要舉措,這種局麵下如何有效地吸引“外資”成為俄羅斯必須麵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這種需求可以與中國企業的“走出去”戰略相結合,中國企業也可以獲得資源、市場以及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在中俄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新階段,在能源合作、資源開發和利用、遠東開發等領域人民幣對俄直接投資成為促進兩國共贏發展的良好途徑。

在融資方麵,美歐製裁一方麵強化了俄羅斯“去美元化”的決心,另一方麵

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國際主要貨幣直接進入俄羅斯製造了巨大阻力。俄羅斯在維護盧布幣值穩定、償還債務、實體經濟發展上都存在大量的資金需求,由此為我國向俄羅斯提人民幣融通服務創造了條件。本幣互換協議可以為兩國商業銀行在對方當地分支機構提供融資便利,降低融資成本,擴大雙方共同利益,在幫助俄方渡過難關的同時,實現互利共贏,更好地促進自身國內經濟發展,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可持續和平衡發展,為我國和平發展創造一個長期穩定的環境。

為俄羅斯提供人民幣資金融通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針對俄羅斯為維持幣值穩定和償還債務的資金需求,可以為俄羅斯提供人民幣借貸,配合俄羅斯嚐試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將人民幣轉換為俄需要的國際貨幣,以香港金融中心為紐帶,進一步固化中俄兩國的本幣合作;二是針對俄羅斯為實體經濟發展而需要我國技術服務或以我國為目標市場或采購市場的資金需求,為俄提供相對優惠的人民幣借貸資金,促進兩國經貿合作的同時,強化人民幣對俄的跨境使用、計價結算和循環流通。

(三)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早在1960年,“特裏芬難題”的提出,就指出了布雷頓體係的弊端,由於美國不可能放棄其經濟霸權、金融霸權,這一問題直到今天也未能有效解決。目前世界主要外彙儲備中,美元約占63%。美國依靠其絕對貨幣霸權,在經濟危機中,可以通過“量化寬鬆”來緩解自身矛盾和危機,將損失轉嫁到其他國家。

隨著世界形勢的發展和變化,國際上改革現有世界貨幣體係,建立國際經濟金融新秩序的呼聲越來越高。出於人類共同發展的利益和中國自身的戰略需求,人民幣國際化勢在必行。中俄本幣互換協議的簽訂,結合中國自身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個指標——人民幣的境外流通度、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比重、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主要投資工具——的提升,都將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我國從2001年開始嚐試,到現階段與我國達成本幣互換協議的國家數量不斷增多,範圍不斷擴大,從周邊到歐洲,到拉美,世界貿易結算貨幣種類不斷增加,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也就越來越擴大。

參考文獻:

[1]孫少岩.中俄跨境人民幣結算研究——基於人民幣國際化和美歐製裁俄羅斯的雙重背景分析[J].東北亞論壇,201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