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1 / 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

高教研究

作者:李妍妍 龔博

[摘要]:職業生涯是一個人終生職業經曆的過程。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將自身狀況和現實相結合,通過職業認知期、職業定位期、職業素養期、職業實踐期,並據此確立務實、可行的職業方向,製訂具體有效的生涯發展步驟。大學生建立了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掌握了自我完善的方法和途徑,將旺盛的精力投入學習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增值、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為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現代的大學生,大多都是90後,顯著特點是自我意識增強,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淡薄,缺乏艱苦奮鬥的毅力和居安思危的責任感;再加上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很薄弱,往往依靠父母和親人,不會去思考自己的將來,為自己的將來規劃。然而,他們麵對的是日益現代化的社會,接受愈來愈先進的知識,信息發展愈來愈快,社會競爭愈來愈激烈,在這樣的現狀下,教會他們如何對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一、職業認知期

職業認知期主要是指導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完成自我認知、專業認知和職業認知。要選擇一個好的職業方向,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的了解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性格和價值觀,職業生涯規劃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認識自我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職業規劃方案沒有最好的,隻有最合適的,隻有真正深入地了解自我,才能量身定製一個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指導學生利用專業的測評係統進行專業、科學的測評,使學生了解自己個人特質、職業能力、職業價值觀、職業興趣。在日常培養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與評價,如在每學年結束的時候,讓學生對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進行總結,內容包括自己這一學年在思想、學習、工作和生活上的收獲以及下一學年的展望,促使學生從內在的,更深層次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關於專業認知,邀請專家做講座,為每個班級配備專業的班主任等,定期的對學生進行輔導和交流,增強學生對專業的信心。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了解自己還要了解市場的需求,知道社會對崗位的需求,各種政策和法律法規,社會對這個職業的評價等,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鼓勵學生參加雙選會、班級舉辦模擬招聘會、觀看電視招聘節目、利用網絡優勢,集班級的智慧與力量建立班級博客,引導學生了解市場信息、就業環境和發展趨勢。

二、職業定位期

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在職業認知基礎上,對自己進行職業定位,分解目標和計劃實施。我們常說看不到未來就掌握不了現在,掌握不了現在就沒有未來,未來是中長期目標,現在是短期目標即大學期間的發展目標。因此,在這一階段指導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時,要讓學生知道畢業時想做什麼工作,為達成目標,計劃采取什麼措施,怎樣提高工作效率?在業務素質方麵,計劃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如何提高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麵,采取什麼措施開發大學生的潛能等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所以引導學生從現在開始,每月、每周做什麼事,進行詳細計劃,以便於定時檢查。更具體的還包括自己所學專業的考試分數,以及考取相關證書等等,讓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清晰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