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激勵機製研究(3 / 3)

4.激勵形式多樣化,建立需求激勵機製

大部分高校都在評優評獎方麵給以獲獎團隊及指導老師相應榮譽或者優先評選激勵,此外還包括科研立項經費支持、科研項目繼續支持、就業推薦、等同於畢業條件中核心刊物論文發表、教師工作年度考評加分等多樣化的激勵形式,但大多數隻有一兩種獎勵形式,尚沒有較為全麵的需求激勵機製。建議各高校針對不同挑戰杯項目設置差異化激勵機製,“大挑”注重充足的實驗場地以及各種實驗儀器設備的提供,以及科學技術層麵的指導;“小挑”則加強包括鼓勵政府和企業參與,雄厚風險投資的引進以及成熟的市場運作等創業方麵的扶持。對“挑戰杯”競賽獲獎的學生在評優評獎、專業調整、畢業就業、繼續深造等方麵一定的優先權;對獲獎團隊指導教師或培養單位給予教學評估、先進評選、經費支持等方麵加以傾斜,多方麵鼓勵競賽各相關主體,建立除物質支持之外的其它多樣化激勵,建立需求型激勵機製。

5.宣傳範圍廣覆蓋,建立榜樣激勵機製

激勵不光展現在物質激勵方麵,精神方麵的激勵在如今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也是非常重要的形式,良好的宣傳實質上也是必要的精神激勵、榜樣激勵。積極拓寬宣傳渠道,通過學校電台廣播、校園新聞、宣傳海報、社會新聞、微博人人等不同形式讓學生了解“挑戰杯”競賽的時間、宗旨和目的,明確“挑戰杯”大賽對於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多渠道全方位幫助學生聯係產品、提供技術支持,創造參賽條件。宣傳內容也要多樣化深層次,要對每次競賽獲獎的作品利用各種形式進行宣傳表彰,注重優秀作品的介紹推廣,獲獎團隊的經驗交流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擴大宣傳範圍內容主題。通過較大範圍、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提升獲獎團隊的自我認同與他人認同,擴大競賽以及作品的校內外影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在廣大師生中掀起課外科學技術競賽的高潮,創建良好的科技競賽氛圍,讓更多的師生積極參與到課外科學技術競賽中。參考文獻:

[1]王瑩.大學生創新能力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5):77-80.

[2]李書華.中國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長效機製研究——基於國內外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比較[J].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91-96.

[3]屈豐富,劉明越,劉雪峰,任文明.以“挑戰杯”為平台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與教學管理改革[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97-99.

[4]丁激文,陳立章.試論高校學科競賽中的激勵機製[J].中國現代醫學雜誌,2006(08):1273-1274.

[5]尚宇紅,王鵬.競賽製激勵機製的博弈解析[J].經濟問題,2006(06):2-4.

[6]丁激文,張朝輝.激勵機製在高校學科競賽中的作用淺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02):116-117.

[7]丁激文.激勵機製在大學生學科競賽中的作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235-236.

[8]初銘暢,張曉芬,郭玉靜.基於“挑戰杯”平台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78-80.

[9]李妍.SH公司基層員工激勵機製研究[D].東北大學,2012.

[10]陳秀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5.

[11]劉偉.高校大學生激勵機製研究[D].四川師範大學,2009.

[12]張進祿.全國勞動競賽論文選(續集).中國工人出版社,1997.

[13]張振剛.問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4]挑戰杯官方網站.http://www.tiaozhanbei.net/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