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師愛品質的培養與形成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主客觀方麵諸多因素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著師愛缺失現象,其作用未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發揮,人本教育思想也未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放光彩。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來說,這與其自身師愛品質的培養和形成息息相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師愛品質的形成,依賴於教育主體自身極高的思想覺悟和高尚的職業道德。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立足於教師育人的模範榜樣作用,在注重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完善知識儲備的同時,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高尚的師德積極對學生實施愛的教育,自覺在高校中樹立和培養典型的師愛形象,切實做到:深入細致的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愛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而高校在對學生實施師愛的具體過程中,也應該主要從三個方麵來培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師愛,為貫徹人本教育思想、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保障。

1、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培訓機製

一方麵,高校可以通過崗前培訓對新進教師進行師德、師愛的培訓,讓他們懂得並積極踐行愛的教育;另一方麵,高校可以通過在崗培訓、校際交流等方式對在職的老教師進行師德、師愛的培訓和教育。同時,高校也可以在新、老教師之間開展以先進帶後進的“一對一”培訓活動,使彼此在相互交流學習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此外,高校還可以在教育主體中開展爭先創優的評選活動,通過樹立典型的師愛形象來積極鼓勵教育主體在教育過程中踐行師愛,培養他們良好的師愛品質。

2、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激勵機製

激勵機製主要體現在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麵。在物質獎勵層麵,可通過在崗津貼獎勵、增加課時酬金、住房分配優先和職稱晉升優先等形式來加以實現;在精神獎勵層麵,高校可開展“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高校德育工作標兵”等評選活動,對評選出來的優秀先進者予以表彰獎勵。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激勵機製能更好的激勵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形成良好的師愛品質。

3、建立科學的評價機製

高校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評價和同事評價等形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開展評價活動,全麵監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師德,積極推動其師愛品質的培養與形成。這樣不僅有利於保證表先進、樹典型的真實性,而且能夠對師愛不強、師德不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采取合理適當的教育懲罰措施,增強他們的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促使他們在外在壓力氛圍的作用下積極地去踐行師愛的行為和舉止,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將這種被動逐漸內化為自己高尚的師德,進而自覺地對學生踐行愛的教育。

總之,作為學生築夢人的高校教師需要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愛的情感,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踐行師愛,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積極打造合格的中華民族“夢之隊”的同時,實現教育主體自身各方麵素質的全麵協調發展,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和合格的“築夢人”,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人本教育思想的貫徹落實中得到切實提高。參考文獻:

[1]崔德華.愛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胡向榮.師愛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3][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4]南澤民.師愛——教師職業道德之核心[J].育人經緯,2011.

[5]陳明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時代教育,2011.

[6]劉利民.愛:教育的基石[J].教育雜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