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職業性。教師作為培育人的職業,其人生價值的實現主要通過教育學生來為社會作貢獻。所以,從事教師這份職業必須自覺形成事業心和責任心,必須具有體現教師事業心和責任心的師愛品質。愛教師這份職業,就必須愛學生,二者不可分割。師愛這種愛學生和愛事業的一致性,是師愛的職業性特點。

四是服務性。教師作為一種教育職業,需要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而師愛就是其高質量服務的標誌。教師作為服務者,應該在高質量的服務過程中融入對學生的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愛,心靈受挫的“失敗者”、對前途感到迷茫的“無助者”更需要得到教師高質量服務的關愛。因此,師愛是教師服務性的體現。

二、師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現與作用

1、師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具備良好的師愛品質,是其道德品質在工作中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其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感情基礎。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麵:首先是一種親近感,即教育主體和學生之間產生的一種相互依賴、相互關愛的情感體驗,表現為教學相長的良好狀態;其次是一種友誼感,即教育主體在教育過程中以亦師亦友的身份與學生建立一座平等溝通彼此心靈的友誼橋梁;最後是一種期望感,即教育主體希望學生在自己的悉心教導下能發展成為有益於社會和他人的合格“四有”新人的期待性體驗。

2、師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師愛作為教育的靈魂,是師德的集中表現,對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激勵功能、感化功能和調節功能等強大的心理效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懂得師愛的作用,這樣才可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積極實施愛的教育,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首先,師愛有助於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泛眾的師愛是偉大的,它不僅表現為教育主體對學生的平等關懷,而且表現為對學生的嚴格要求,這種關愛與嚴厲相互交織的師愛容易使學生對教育主體產生一種敬而遠之、親而近之的特殊情感。更重要的是,學生往往在教育主體的師愛中體會到其人格與尊嚴的尊重,樂於接受教育主體的意見、建議和批評,對教育主體產生一種“親其師,信其道”的認同感,從而在彼此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最終在潛移默化中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的實現。與之相反,如果教育主體往往以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者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麵前,則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阻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的實現。

其次,師愛是順利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動力。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曾指出: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猶如沒有水的池塘,沒有愛就無所謂教育。師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發動機”的作用。滿懷師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立足於學生在性格、興趣、愛好、特長以及家庭背景、成長經曆和思想狀況等方麵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性,采取具有針對性的不同教育方式與方法,對其進行“因材施教”,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最後,師愛是有效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武器。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教育主體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的全麵自由發展,這與人本教育思想重視人的全麵發展觀念相一致。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傾注師愛是有效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武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懷著一顆赤誠的愛心,在人本教育思想的指導下踐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三貼近”原則,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充滿愛的教育,不斷提升其思想、文化和心理等素質,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