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1 / 2)

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高教研究

作者:邸曉燕

[摘要]:誠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當今社會公眾的社會道德,是現代大學生的誠信缺失現象尤為嚴重,並且表現在各個方麵,出現於大學生為人處事的各個環節,大學生誠信危機是社會、家庭、學校誠信缺失的一個縮影,原因在於曆史積澱、社會環境、家庭教育,以及教育內外部諸多因素的負麵影響,因此在現階段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構建整個社會的誠信體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 綜合體現 措施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範。誠信,對於維護社會穩定、提升社會的經濟發展等方麵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從道德範疇來講,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不僅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而且是一種外在的聲譽和資源。但是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誠信缺失現象在越來越多的環節體現,誠信危機成為了大學生麵臨的一場新的道德挑戰。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綜合體現

1.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惡意拖欠學費、不能按時還貸。為了保證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 1999年國家推行國家助學貸款,但是此項活動卻遭遇了“誠信危機”的重棒。目前,我國全社會的個人信用體係尚未完全建立,這也使得一些大學生鑽了法律的空子。國家助學貸款是以對大學生的充分信任為前提,是一種依靠人們的信用為“擔保”而發放的貸款。據調查,國有商業銀行國家助學貸款壞賬比例高達10%,遠遠高於普通人1%的比例。由於壞帳率過高,2012年4月全國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銀行列入暫停發放助學貸款的"黑名單"。助學貸款到期不還,增加了銀行貸款的風險。銀行作為企業是以利潤最大化為宗旨的,如果貸款大學生到期都不予歸還所貸款項,勢必形成龐大的不良貸款,增大銀行的風險。

2.從學風的角度來看,主要表現在考試作弊嚴重、論文隨意剽竊。盡管各高校都製定了嚴格的監考製度,但學生的作弊方式還是層出不窮,無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勝防。同時有關大學生抄襲、剽竊的報道,不絕於報端;大量的“槍手”廣告、論文交易廣告充斥於大學校園和網絡;做實驗把實際數據“調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狀態的數據;抄襲他人的作業,從網上下載論文作為自己的論文等,學術腐敗問題已成為一個困擾學術發展的障礙和籠罩在校園象牙塔的陰影。

二、造成誠信缺失的原因

人是社會的人,大學生亦是社會中的群體,同樣受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大學生誠信的缺失,實際上是社會、家庭、學校誠信缺失的一個縮影,具體從以下幾方麵來分析:

1.“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根本、最耀眼的倫理範疇和取向,當今社會上一些不良的現象,如貪汙腐敗、偷稅漏稅、製假販假等,不得不使人對“誠信”二字提出質疑。新一代大學生處於社會的轉型時期,新的維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倫理道德價值觀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體係。社會瞬息萬變,在沒有成熟的法律、道德和行為規範的情況下,他們的行為無所適從,其生活和觀念處於無序狀態,容易受不良的事物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