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然而可悲的是誠信教育作為家庭品德教育中的一項基礎內容,被許多的家長所忽視,更多的家長隻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日常生活起居,道德品質方麵的引導少之又少。
3.學校的教育觀念錯位、教育方式簡單、教育管理不力是大學生誠信缺乏的另一個因素。我國的學校和家庭教育長期以來,強調的智育教育,即取得高分,而忽視對學生的德育,認為此類東西對於我們培養的人才來講可以緩行。
三、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誠信是全人類所認同的道德規範,對於維護社會穩定、提升社會的經濟發展等方麵都具有重大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誠信狀況將直接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因此在現階段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構建整個社會的誠信體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要將誠信教育提升到一個高度,在思想上要充分認識到誠信是大學生健康成才的基礎保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把誠信重建擺上議事日程,切實抓好抓好。
其次,在高校現有的課程體係中增加誠信教育的有關內容。具體做法可以根據不同學校的專業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手段。尤其重視高校“兩課”教育,注重在教育教學中傳輸“誠信”思想。
第三,改進教育方式方法。增強學生誠信意識的認同感,將誠信教育與他們的日常行為緊密地結合起來,誠信教育不能僅限於課本和課堂,要走出校門,讓大學生深入社會,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在參與和體驗中受到教育,引導他們自覺加強學習與思考,將誠信教育轉化為自覺的行為,變他律為自律。
第四,在大學生中推行信用體係。大學生是社會中文化教育程度較高、社會責任感較強的群體,在這一群體中率先推行信用體係相對於在社會其他群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在全社會逐步開展並推廣這一價值體係有著十分重要的引導意義。完善誠信機製,在廣大師生中率先建立信用檔案,建立信用評判指標體係。早在2000年,上海市政府已在全國首創個人聯合誠信體係,隨後又建立了企業聯合誠信體係;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擬定了《誠信管理條例草案》等等,這表明誠信立法是大勢所趨,高校更應該提前將這種誠信理念灌輸給學生。在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基礎上,形成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約束機製。
第五,加強對廣大教師的誠信教育,信用不僅是人民教師的根本素質,也是教師為人師表的前提條件,把信用自律作為師德的重要內核。“言傳身教”是每一個教師崇高的責任,教師的行為舉止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分辨事非的能力。
最後,高校還應充分發揮校園網在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作用,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網絡道德,開發健康積極的信息資源,使網絡成為高校一個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陣地。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國家助學貸款的管理規定(試行).1999.
[2]龍顯均.從國家助學貸款看大學生誠信危機.中國高教研究, 2004.
[3]田玉蘭.高等學校國家助學貸款的思考.華東交通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