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民辦高校教育現狀研究
高教研究
作者:薛慧芳
[摘要]:陝西民辦高校教育發展迅速、成績顯著,但在發展定位、文化建設、教學質量、人才培養等方麵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對當下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嚐試提出改進策略。
[關鍵詞]:陝西民辦高校 教育現狀 存在問題
實踐表明,發展陝西民辦教育事業對於增強陝西教育能力,擴大教育資源,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陝西民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受辦學時間、地域、生源、政府扶持力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陝西民辦高校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1、發展定位不準
定位是指對辦學基本要素的明確規定。相對於某個學校來說,特定的教育服務對象、辦學類型和模式、辦學層次和規模、培養目標、主要教學手段,甚至核心的教學內容等,都可能成為辦學的基本要素,而對這些基本要素的明確規定都可以看作是學校定位的內容。民辦高校是由民間投資舉辦的,具有特殊的屬性,但是目前有些民辦高校盲目跟隨公辦高校的發展定位,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自身的發展定位把握不準。
2、大學文化淡漠
大學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一所學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當前,民辦高校也在著手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但卻普遍存在功利化傾向,對文化建設內涵理解不夠深刻,缺乏製度保障,精力和財力投入也相對不足;重形式輕內涵,內容僅限於組織文體活動,打造建築風格等方麵。民辦高校曆史文化積澱很少,而校園文化講求曆史文化的積累,講究厚積而薄發,講究潛移默化。
3、教學質量較低,人才培養質量不高
目前,除少數民辦高校辦學有特色、資源較充裕、畢業生就業率高以外,大部分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及公辦高校高。而這反過來又影響了民辦高校的生源與發展。同時,民辦大學開設本科專業相對集中在一些社會熱門專業,以吸引生源、維持學校的生存,但在迎合專業對學生吸引力的情況下,卻忽略了自身的內在發展,遺失了自身的辦學特色。
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目前,陝西民辦高校在專業建設水平、課程建設水平、實驗實習條件以及教學管理的規範性等方麵,與公辦院校相比,依然存在明顯的差距。培養的畢業生既缺乏技校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又不具備研究型大學畢業生的理論基礎和研究創造性。
4、教師職稱層次偏低
經過多年的發展,民辦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實現了從大部分兼職向自有專職教師轉變,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老師的職稱層次普遍偏低,缺乏教師職業培訓。一些學校的教師由於平時帶課工作壓力大,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開展科研。而這種狀況反過來限製了教師職稱的評定和個人的發展。
上述問題比較複雜,並沒有簡單快捷的應對之道,對於改進策略,筆者提出幾點自己的思考。
1、側重素質教育,辦學服務陝西
民辦高校錄取的學生大多是高考分數較低者,因而往往自信心不足,對他們進行全麵素質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著力提高學生的基本學習素質,包括對基本知識掌握的方法、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以及學習技能的訓練等。陝西的民辦本科院校應在為陝西服務,為開發西部、發展西部多培養人才,為改變陝西及西部的麵貌盡一份曆史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