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探討(3 / 3)

(三)對考試方法進行有針對性改革

努力推進考試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將其納人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整體運行模式,在師生中樹立科學的考試觀念,努力探索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新型考試形式、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消極變為積極,把考試由單項變為雙項,由“對立”變為和諧,允許不及格課程多次進行補考,允許學生對成績不滿意申請重考,並以最高成績記人畢業成績,使考試真正成為檢驗教師教學效果和推動學生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比如實驗課考核打破了傳統的以實驗報告作為依據的做法,增加了現場操作,筆試等形式。分析化學課通過現場抽簽操作後,學生對操作技能有了重新認識,加深了印象。理論課考試從原來的閉卷等簡單形式增加了一張紙開卷、全開卷、寫課程論文、寫實習總結等幾種形式,既減輕了學生負擔,又增加了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

(四)加快體製改革,理順院、係兩級在校企合作中責任關係

學院應建立院領導掛帥,多部門協同參與的校企研合作教育工作機製。堅持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係(部)的主體作用,真正落實實踐教學主要由係(部)負責的製度,要求人人參與,人人落實。在教師績效年度考核機製中加入教師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工作量、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數量等考核指標。

(五)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引導教師朝“雙師型”教師方向努力

在教師的培養和使用上,學校一方麵鼓勵專兼職教師充分介入學生的課內、課外學習活動,承擔實驗實訓課程,擔任學業導師,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計劃或參加相關競賽等,使教師更深入地參與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另一方麵加強與實習基地、科研院所的聯係,鼓勵教師與企事業單位進行橫向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各類專項課題攻關、教師到企事業單位短期服務等。學校也應為教師得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鍛煉和提高自己的實踐教學能力搭建一個良好的平台。

(六)關注德育工作,注重人才的索質培養

愛因斯坦曾說過:“學校的日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實際上,應用型創新人才在進行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的過程中,專業知識的運用、技能的發揮往往與個人的責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質、怠誌品質、身體條件等非專業方麵的素養關係密切,這些非專業素養直接影響專業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質量。可見,應用型人才培養要避免“重專業技能、輕綜合素養”、過分重視人的技術價值、工具價值,忽視人自我發展的價值,要從片麵強調學生的職業素質轉變為兼電綜合素質。因此,將素質拓展體係全麵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構建項日化管理、學分製認證、規範化運作的教育體係,是保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個重要方麵。

總之,民辦高校更應注意以生為本,幫助學生實現全麵發展,應關注社會需求,大力開設市場需求的人才。這就需要民辦高校在設置專業時關注社會動態,製定人才培養計劃時,集中在實踐和職業索養培養環節,而不是理論教學,注重學生職業發展,關注辦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便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