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未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
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由於較為關注實踐,強調應用,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是為更好從事實踐活動;注重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強調知識的複合型以及具備良好的職業適應性;另外,學生學習應該是主動性的自我學習和自我適應的過程,應該是鼓勵和提供創新創業發展的機會和平台。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踐性、操作性和技能性的培養往往與預期有很大的差距,其根本性問題就在於人才培養中其特色不突出、不明顯。在學生的培養中,由於對社會發展及需求的動態變化性分析不足,從而易導致在人才培養中造成與社會需求不匹配,未能以市場需求、社會變化狀況來實時調整和修正人才培養方案,從而在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技能和能力培養不足,並與市場需求產生一定的距離,最終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企業所需人才與學校所培養人才之間銜接性不夠,導致學生在專業實踐能力上表現較弱,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求。
(四)思想觀念落後,不注重校企業合作
由於長期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係統性、嚴密性,重理論輕實踐,缺乏能與職業崗位需求銜接緊密的專業性實踐課程。“文科務虛、工科務實”,很多人認為文科類專業的校企合作、實習都是“務虛”,讓實習單位犧牲“賺錢”時間,來接受幾個學生實習,隻能是花架子,走過場,單位得不到實惠,學生僅僅是湊熱鬧,不如不去,隻要把校內實習(課堂、實驗室軟件)搞好就行了。因此,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是首要任務,重視校企政產學研合作培養才能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提供思想保障。
四、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以社會和行業需求為目標,科學設置和調整專業
以社會和行業需求為目標,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必須以專業設置為切人點,力求專業設置適應市場需求。要主動開展勞動力及人才市場的需求分析和畢業生跟蹤調查,根據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及時改造老專業,開辦新專業,拓寬專業的適應性,努力辦出自身的特色。要加快對新興行業先進技術人才的培養,如金融、保險、法律、貿易、房地產等現代服務領域的職業人才以及能夠“走出去”參與國際勞動力市場競爭的人才。
(二)以課程結構模塊化為基礎,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係
實現課程設置模塊化,要衝破學科型課程體係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單科分段式模式,“以本科學曆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為目的,根據市場變化和學生職業要求設計模塊,按照“寬基礎、活模塊”的原則設置靈活實用的課程體係,每一模塊的課程應與職業所需的學識、技術和能力要求相對應,與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例如,學校可以本著“加強基礎、注重實踐、擴大選修、增強職業適應性”的原則,依據“本科學曆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創建“平台+模塊”的特色課程體係,提高了就業針對性和職業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