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結合地方特色,把地方特色同其他體育項目相結合,實現體育教育項目的多樣化。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各高校應該也重視體育項目的多樣性,增強體育項目間聯係的緊密性,同時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選擇自己喜愛的體育項目,增加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傳統的體育項目也可以在新興體育項目的刺激下增強競爭力,使得各個項目在競爭中協調發展,更加有利於體育活動的開設和進行。
4.3把體育教育的目的同防身健體、修身養性,娛樂表演、競技比賽和防病治病等功能結合起來。體育鍛煉(在內江師範學院以地方特色的傳統武術為主)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凸顯體育學習的重要性,增加體育學習的趣味性。把體育鍛煉的功能性進行充分的結合,用不同的目的性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內江師範學院在推廣地方特色的武術套路時,對全體教師進行統一培訓、指導,大大的增強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使用趣味性教學、團體武術表演和比賽,不但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學生體質,提高學生意識。加強武術對文化軟實力的影響,體現地方特色。
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改革教法、學法、課堂組織結構做到既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又“堂堂有別課課有異”使學生對每次課都保持新奇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個體基礎與體育運動的原理、規律和意義的不斷統一,是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指導思想。
內江師範學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對體育項目的熟悉及喜愛程度對體育項目進行訓練,對每個體育動作的姿勢、軌跡和速度3元素的學習和練習,具體是以其規格為依據。在具體的體育項目教學時,學生對每個動作特點的表現,是建立在自身條件的基礎之上。
內江師範學院要求教師將體育項目的基本作用和項目結構原理與教育規律有機結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其教學作用與意義一是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原始基礎、技能遷移與發展優勢、以及自學和互學與社會實踐需要的良性互動關係。二是激活了體育項目本質屬性和結構原理內在的創新規律與教育的本質意義有機統一為通識的指導作用;體現出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一般到規律、由基礎到提高的發展原則;激發師生共建創新環境的積極性;促進許多由師生共同研究和創造的、同結構不同特點與個體基礎和特長相得益彰的新內容向豐富和完善教學活動的活教材的轉變。讓學生從大量的創新實踐中有所選擇,有所提高,有所總結。
5結論
目前,這套拳術已經被規定為內江師範學院2011屆後每屆新生的必修體育課程,並已得到廣泛推廣,深受全院師生的喜愛和好評,該項目的推廣以另一種形式反映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走向。參考文獻:
[1]劉成李秀華.近年來中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
[2]欒麗霞.普通高校體育課程結構的調整與優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