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痛過後,兩人非常渴望再見。1860年,馬克?吐溫去華沙鎮看望勞拉。24歲的船員小夥看望自己16歲的女兒。勞拉的母親並不歡迎,充滿戒備之心。從言語間,馬克?吐溫懷疑她偷看了自己與勞拉的通信。脾氣暴躁的他,一氣之下離開了華沙鎮。
後來,馬克?吐溫十分後悔。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我幾乎過不了幾天,就會夢到她一次。”他實在忍受不了思念之情。提筆又給她寫了一封信。之後,他每天盼著她的回信。沒曾想,卻是“雲歸月不圓,雁到人無信”。
原來,此時勞拉參加了南北戰爭,並成為南軍的諜報人員。為了隱藏間諜身份。匆忙間她和一名叫查爾斯-達科的水手結了婚。此時,別說不能和馬克?吐溫通信,她甚至與家人也斷了聯係。
戰後,勞拉和丈夫一起去了西部,在舊金山開辦了一所女子學校。隨後,她又移居到達拉斯,在公立學校做了一名教師,後又擔任校長。
1880年。44歲的馬克?吐溫意外地收到了一封信。信是一位12歲的達拉斯少年寫來的。少年在信中向他請教了一些有關寫作的問題,並告訴他:“我聽說,我們校長在她還是小女孩的時候,就和您認識。她叫勞拉?懷特,您對她還有印象嗎?”馬克?吐溫立即回信:“我一直都沒忘記她。”
勞拉將這份感情好好珍藏。26年後,她62歲,馬克?吐溫已是古稀之年。這時,她很想幫助一個舊日的學生上醫學院,可她沒有力量。馬克?吐溫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給勞拉寄去1000美元的支票,這在當時稱得上是一筆巨款。此後,兩人再沒間斷過通信聯係,直到五年後他去世。
時間到了1925年,有一位專門研究馬克?吐溫、名叫查爾斯?古德的學者,聽說勞拉有高高幾摞與馬克?吐溫的來往信函後,希望勞拉能出售給他。此時,更有出版社爭相出高價購買這些信函,有人甚至出價2萬美元。但勞拉說:要在她死時,銷毀這些信,不讓任何人讀到,因為那是他寫給她一個人的,不是寫給別人看的。
1932年,87歲的勞拉去世,至死,她沒透露過那些信中一絲一毫的內容。
“有信江頭春色,無憑天上浮雲”,沉默著,給愛一種貞信、一種守望。把愛埋藏在心底,不讓任何人知道,不使曾經的愛變成蒺藜傷害到別人,這才是對失之交臂的那份愛最大的尊重。
選自《莫愁?智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