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染霍亂的實驗(1 / 3)

傳染霍亂的實驗

科文經緯

作者:餘鳳高

英國外科醫生威廉·弗格森爵士(1808- 1877)是維多利亞女王和她丈夫艾伯特親王的禦醫,以“有鷹一樣的眼睛、獅子一樣的心和女性一樣的手”而聞名於世。他從醫數十年,對各種疾病可謂見多識廣。但是在他看來,除了鼠疫,可能沒有比霍亂更威脅人的生命、更引起人們內心恐懼的疾病了。在出版於1846年的《職業生涯劄記和回憶》中,弗格森曾這樣描述一次霍亂流行的情景:“當有如雷暴雨那麼大傳染性的亞洲霍亂蔓延的時候,種種殘酷的場麵都出現了。怕從受染的國度傳來疾病,失事的船員被阻擋在蘇格蘭的K海灘上,避居在愛爾郡公路旅館裏留宿分娩的女旅客也被從房內趕了出來……”

弗格森的記述,真實地反映出了在霍亂這種令人恐懼的疾病麵前,一個人為了自我保存,對他人有時會變得如此的冷漠無情。

霍亂是一種急性細菌性的傳染病,以劇烈腹瀉伴嚴重的體液鹽類迅速丟失為特征。霍亂患者往往突然發病,出現無痛性水瀉,大便量每日可多達十五至二十升,並隨之出現嘔吐。於是病人迅速脫水,麵頰深凹,臉型變長,皮膚冰冷而幹癟;同時血壓下降,脈搏細弱,還有嚴重的肌肉痙攣。隨著脫水程度的增加,病人漸漸會呈現木僵狀態,乃至昏迷,最後會在一至兩周內死亡。而且此病的病死率極高。

霍亂的孳生地是印度。作為傳染病,由於交通限製,它的傳播較慢;直到十九世紀,經濟貿易的發展打開了曆史性的霍亂封鎖線,從1816年和1817年起,霍亂跨出印度國門,以孟加拉為起點流行開來。這是第一次世界性大流行的開始,1820年擴大到整個次大陸。隨後就一個浪潮又一個浪潮,出現1829年到1853年的第二次界性大流行,1853年到1854年的第三次世界性大流行,1863年到1875年的第四次霍亂大流行,1883年到1896年的第五次世界性霍亂大流行和1899年到1926年最後一次,也就是第六次世界性霍亂大流行。但是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人們始終未能搞清此病傳播和流行的原因。於是,各國政府和科學家都竭力在設法,希望找出傳播疾病的元凶。

1883年6月,第五次世界性霍亂大流行襲擊埃及,使埃及政府完全被嚇壞了,立即向在微生物學和細菌學研究方麵占世界領先地位的法國和德國求救。醫學人道主義是沒有國界的,兩國立即派了醫療組。德國的那一組是由著名的細菌學家、帝國衛生局的正式官員羅伯特·科赫領導的,成員有格奧爾格·加夫基和伯恩哈德·費舍爾及一名技術人員。法國的路易·巴斯德自己正在為征服狂犬病而鬥爭,忙得無法脫身,就派了傑出的微生物學家埃德蒙·諾卡爾、艾米爾·魯、路易·特威利爾和伊西多·斯特勞斯前去。

科赫的小組於8月14日到達亞曆山大港,幾個小時之後就在希臘醫院開始工作起來。醫療小組冒著可能被感染的危險,對十二名霍亂病人和十名死者進行了屍體解剖和細菌學研究,發現死者的腸黏膜上總是有一種特別的細菌,卻又與腹瀉病人的不同。在此前一年,科赫也曾從印度寄給他的部分霍亂死者的腸中觀察到過大量的細菌,當時他認為腸內總是有很多細菌,沒有引起重視。此刻,回憶起那次發現,他想,也許這正是自己所要找的、與霍亂有關的病菌,隻是無法驗證。因為不能拿人的生命來冒險做實驗,而在動物身上試驗又都沒有生效,況且不久後霍亂在埃及也慢慢平息下去了。於是,經柏林同意,科赫就帶領小組於11月13日離開埃及,終於在12月11日轉移到霍亂流行的加爾各答。

在加爾各答,除了繼續進行屍體檢查和進一步對動物作細菌學實驗感染研究外,科赫還研究了土質、用水、空氣、流行區的環境和居民的特性等問題,最後在1884年1月7日宣稱,杆菌的純培養成功,屍解中的發現與在埃及時見到的一樣;但在他檢查過的數百名健康的印度人身上卻總是找不到。於是科赫相信,這種杆菌是非霍亂病人體內所找不到的。2月2日,科赫正式報告說,這種杆菌不像別的杆菌那麼長直,它“有點兒彎曲,有如一個逗號”;其他方麵的特性還有,能在潮濕汙染的亞麻布上或濕潤的土壤中繁殖,對幹燥和弱酸溶液明顯敏感。科赫還說到,人染上霍亂後,初期時,這種杆菌在排泄物中較少,而當糞便成為“淘米水樣的”的時候,杆菌就幾乎像是純粹培養出來似的。等這些病人恢複後,杆菌又逐漸從排泄中消失。科赫特別提到,這種獨特的有機物僅見於霍亂患者,而不見於其他症狀類似的病人;它不能使動物感染,甚至在全年流行霍亂的地區,都找不到有動物受到感染的例證。

科赫小組人員在可怕的霍亂流行區無畏地工作,共研究了四十名霍亂病人,並對五十二名患霍亂的死者進行了屍體解剖。到了3月,天氣已經開始“熱得難受”,“除了停止工作,別無選擇”。當科赫返回祖國的時候,在柏林,受到民族英雄一般的款待,皇太子授予他二級加星皇冠勳章。他向同行作了學術報告,結論是:“霍亂的發生絕不是沒有起因的,沒有一個健康的人會染上霍亂,除非他吞下了霍亂弧菌,而這種細菌隻能從同類產生,不能由別種東西產生,或者無中生有;它隻能在人的腸裏、或者在印度那種十分汙濁的水裏繁殖。”

科赫相信自己發現的“逗號”杆菌即霍亂弧菌是霍亂的致病菌。這後來已被事實所證明。但在當時,遠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