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鬆複仇新解——《水滸傳》閱讀劄記
說長論短
作者:羅維
一
型男武鬆是在《水滸傳》第二十二回出場。不過第一次亮相的武鬆不僅一點兒都不瀟灑,還出乎意料地狼狽。他害了瘧疾,擋不住夜寒,正淒涼冷落地一個人在廊下烤火,被過路找廁所的宋江不小心掀了一身炭。這時宋江因為殺了他的外室閻婆惜,逃難投奔小旋風柴進。柴進禮遇甚厚,忙著為宋江洗塵接風,把盞勸飲,酒席上好不熱鬧。房子裏麵宋江之熱正襯出外麵廊下武鬆的冷。
柴進是大周貴胄,鳳子龍孫,受到宋朝統治者的優待,家財萬貫,在江湖上廣交好漢,卻並不真正能和草莽打成一片、識得英雄,比起齊國孟嚐君對待馮諼的風度是相去甚遠,對先前來投奔的武鬆並不惜重。宋江是吏,與江湖人士來往頗多,燈下看武鬆“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認得是天神一般的一等好漢,心中甚喜,給他做新衣服,治酒食。武鬆離開時,還送了他十兩銀子做盤纏。
這個時候的武鬆,平日裏也是在江湖上混的,“要便吃酒醉了,和人相打,時常吃官司”,哥哥武大郎被他害得常常要隨衙聽候,沒有安心日子過。此番遠離家鄉投奔柴進,是因喝酒與人相爭,動手打人,以為把人打死了,來柴進處躲災避難的。
因聞得先前以為被打死了的人還活著,不用吃人命官司,武鬆便準備回鄉尋兄。接下來的故事廣為人知,過陽穀縣景陽崗時,他借一身酒膽,乘醉打死了大老虎。這一來,成了為民除害的打虎英雄。但打虎英雄怎麼能夠成為一縣都頭,進入體製內的呢?並非我們所認為的,因為他打死了老虎,縣太爺就讓他進入警察隊伍,不是這樣的。
小說中寫到,陽穀縣的知縣召武鬆問話,然後要將當地人湊的賞賜錢一千貫給予武鬆。武鬆應對十分得體,說:“小人托賴相公的福萌,偶然僥幸打死了這個大蟲,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賞賜?小人聞知這眾獵戶,因這個大蟲受了相公責罰,何不就把這一千貫給散與眾人去用?”
人們隻看到武鬆勇猛的一麵,而大大忽略了他熟悉人情世故、做人周全的一麵。這裏武鬆,第一,不居功自傲。他說老虎是自己僥幸打死的,這讓獵戶們就不至於沒麵子。第二,謙遜有德,會官場一套。說是托知縣大人的福,為害一方的老虎死了是知縣的政績,這當然也讓知縣高興。第三,他不貪財貨,不要獎金,而是建議拿獵戶們湊的賞金犒勞受到責罰的獵戶們。這就既讓知縣臉上有麵子,大家也沒有了怨氣,是皆大歡喜。
因此知縣心裏給了武鬆“忠厚仁德”四個字的評價,並有心要抬舉他,讓他在本縣做個都頭,這相當於總管一縣治安的警察隊長。武鬆當然很高興能夠吃上公家飯。“自此上官見愛,鄉裏聞名”,算是揚眉吐氣,浪子回頭。一日他在街上巧遇哥哥武大郎,武大郎不是在清河縣嗎,怎麼也到陽穀縣來了呢?原來武大郎討了美女潘金蓮,老婆太漂亮,門前多是非,成天門外有些地痞流氓騷擾不停。無奈,武大郎先生隻好將家從清河縣搬到陽穀縣來了。這一來,兩兄弟便住到一起,也就多出了許多是非。
卻說知縣在任上賺了好些金銀,欲待要送東京去打點上級,好求升官,怕路上被人劫,須得有本事的心腹人去才放心。他猛地想起了武鬆。武鬆確實是個最為合適的人選,有本事,又是他親自提拔,自然能放心,估計當時選他時就打了這個小算盤。而武鬆果然不負所望,順利走了一趟東京,完成了任務。這說明武鬆確實是個人才。但為什麼一個體製內的人,到後來自己哥哥被害死,都不能通過正常渠道來申訴呢?為什麼他要親自殺掉害兄之人,而不通過官府討要公道呢?
二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奸之後,被丈夫武大郎知覺,別無選擇的潘金蓮走上了當淫婦的不歸路,幹脆與奸夫合謀毒殺了老公。豁出去了的女人確乎是比西門慶還要鎮定,待武鬆回來後也做戲做得很逼真。但武鬆覺得哥哥死得蹊蹺。他在警察隊伍這麼久,很熟悉衙門裏的司法程序。先是去找了團頭,負責斂屍的何九叔,然後找到賣梨的鄆哥,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收集了人證、物證,他才去告官。可見,他一開始是希望通過正常的司法途徑來報仇的。
可是,知縣問了何九叔與鄆哥的口供後,就和手下的縣吏商議。但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知縣自己更不必說。於是官與吏、上與下達成共識——“這件事難以理問”。於是縣官便采取了“拖”的策略,先將事情擱起來。而西門慶知道武鬆告官,當日就讓心腹來縣裏許官吏銀兩,上下打點。知縣貪圖西門慶的賄賂,還因為西門慶是地方一霸,是可以“把持官府的人”,因此到第二天武鬆到廳上告稟,催逼知縣拿人的時候,知縣就打起了官腔:“武鬆,你休聽外人挑撥你和西門慶做對頭。這件事不明白,難以對理。聖人雲:‘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能全信?’不可一時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