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堅強的孩子最能有出息(3)(2 / 3)

煤氣燈上的水壺熱氣蒸騰,父親告訴理查,水開時的水汽會把水壺把蒸熱,所以要墊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熱,要注意不能讓水壺傾倒下來,然後示範著用一塊手巾墊在手下,把壺拿了下來,再讓兒子來學著拿開水壺。這的確是件非常危險的事,不但可能燙到手,還可能會把整壺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麵積燙傷,甚至由此引發生命危險。麥克便把水壺裏的水換了溫水。第一次嚐試時,半壺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於是溫水,所以隻不過燙紅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麥克耐心地告訴兒子“這是因為你的力氣不夠,你需要用兩隻手。”說完,麥克又為他換了壺溫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壺了。”查理膽怯地後退著,“我知道,這很危險,我再也不碰了。”“你一定要再試一試,你有這個能力。”麥克鼓勵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麥克的指點下,查理又試了一次。這次,他安全地把水壺取了下來。麥克的想法非常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麵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隻是教孩子學習並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一種人生態度。”他成功了,因為,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每個問題都有答案,我們要幫助孩子尋找答案。孩子的成功會使未來變得更加燦爛和光明。和一個剛剛在考試中失利的孩子坐下來聊天,詢問他會如何吸取教訓,如何在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你可以引導他的思維,但是你不能將所有答案和盤托出。“挫折教育”可求“遠”,但更要求“近”。形式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內容。

請你記住一句老話:“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平時做起。”

讓孩子坦然麵對挫折

在生活中,父母也要讓孩子學會一些調適心理健康的方法,讓他們能夠坦然麵對挫折,在挫折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意誌。

父母要對成功有正確的理解。有些父母把考了好分數,考上好大學作為成功的標準,但這些標準並不是孩子們自己渴望達到的目標,而是父母們的目標。這樣,孩子要體驗的“成功”往往是他力所不能及的,即使有些孩子在父母趕鴨子上架的教育方式中勉為其難達到了目標,但他成功的過程並不快樂,相反還會很痛苦。所以我們看到有的孩子一次沒考好就會沮喪,甚至輕生;有的孩子雖然已經考上了名牌大學,但卻鬱鬱寡歡,甚至跳樓自殺。

讓孩子經常感受到成功,可以從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任務開始。比如,有的家庭中,父母對孩子嗬護備至,吃穿用都是高檔商品,但孩子卻不會玩。因為父母擔心他出去玩會受傷,會和小夥伴打架等。這樣,孩子雖然享受了很好的物質生活,卻沒有體驗到玩耍的樂趣,沒有在遊戲中體驗過成功。比如,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嗬護,從小到大沒有做過家務,到了學校裏同學們會掃地他卻不會,同學們能把玻璃擦得亮晶晶他卻不能,這樣的孩子沒有體驗到勞動的成功。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麵對挫折時的心態將影響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在生活中,父母也要讓孩子學會一些調適心理健康的方法,讓他們能夠坦然麵對挫折,在挫折中不斷磨煉自己的意誌。作為父母,不要過度保護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點兒委屈和挫折,應該讓孩子在挫折中使自己不斷變得堅強。同時,父母還要設法給受了挫折的孩子一點兒掌聲,鼓勵他們所做出的努力。

一個6歲的孩子就是這樣的情況,父母舍不得讓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讓他同鄰居的小夥伴一塊玩耍。孩子不高興時,爸爸媽媽就讓他吃好點心,玩高檔玩具,可孩子仍是默默無語,經常發脾氣。後來,父母改變了教育方法,讓孩子經常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幫助父母做些簡易的家務勞動。這樣,孩子的生活內容充實了,在完成各種任務的過程中也獲得了成功的滿足和愉快,孩子的情緒也得以轉化,變得樂觀向上了。樂觀的心情對人很重要,一個人是否熱愛生活,與他是否具有樂觀的心情有著密切關係。但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習慣了消極的思維方式,因此他的心情也大多是消極悲觀的。這樣的人,在麵對生活的時候,難以發現生活的魅力,也談不上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