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挫折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以及現在的孩子應付挫折的能力明顯不足,有關專家呼籲應該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對挫折教育的意義和可行性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但讓孩子了解有關知識,增強抗挫折能力,無疑對他們的一生會有所幫助。家長怎樣幫助孩子戰勝挫折,走出逆境呢?
首先,要讓他們對挫折和逆境有正確的認識。正如上麵所說的那樣,挫折、逆境是人生中難以避免的,且具有消極和積極兩方麵的作用。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在看到電視、電影或現實生活中有相關事件的時候,可以啟發孩子,以便讓他們全麵了解挫折和逆境。
在孩子麵對挫折時,要幫助他們排解消極情緒。遇到挫折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消極的情緒產生。此時,要教他們學會擺脫這些消極的情緒。比如,幫助他們分析這些消極情緒產生的原因,陪他們聊天、散步,讓他們從事他們的業餘愛好等。
再次,要幫助他們冷靜地分析。最好能做到在麵對挫折的時候,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心慌意亂,而是要冷靜地分析,分析產生挫折、遭遇逆境的原因是什麼,做到“吃一塹,長一智”;分析挫折和逆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揚長避短。
最後,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讓孩子平時做好準備。以上三種方法是在遭遇挫折之後進行的,但人一旦遭遇挫折、遇到逆境,往往會在某種程度上失去理智。所以,最好平時做好準備,遭到挫折時能泰然處之。為此,應盡量做到:
1.啟發孩子樹立遠大誌向
樹立遠大誌向,才能激發人的熱情,才能提高行為的自覺性。誌向愈遠大,目的性愈明確,則意誌越堅定越能夠戰勝挫折。另外,要把遠期目標與近期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要看到近期目標是為了實現遠大目標的一個重要步驟,也要看到具體目標深遠的社會意義。這樣,孩子就會在遠大目標的指引下勝不驕、敗不餒,再接再厲,以求達到最後目的。
2.多為孩子提供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
一個人在實踐活動中,總會遇到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困難,總會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現今的生活條件水平大大提高,加上很多中學生是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親人的嗬護、疼愛之中,往往隻會索取,不會奉獻,甚至連自身成長的壓力、困難也都交由父母來承受。生活一直一帆風順。一旦遭受挫折,便覺人生一片黑暗,怨天尤人,停止了努力。現在的孩子缺少實踐機會,主要原因並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在於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太多,嗬護太多,為他們提供的機會太少。不經暴風雨,長不成大樹;不經百煉,難以成鋼。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機會。比如,孩子要求坐車,你不答應而是與他(她)一起步行;孩子要買什麼東西並不立即答應;孩子做事不對給予適當的批評等。如果有機會與孩子一起下棋等,既可以開發他們的大腦,也可以讓他們不時地體會成功與失敗,是磨煉孩子心理的一種不錯的選擇。
3.教育孩子要從小事做起
戰勝逆境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因此,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從不馬虎,堅持不懈,完成每一項相關的任務,克服生活中的每一個小困難。長此以往,應付挫折和逆境的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如果您的孩子動手能力不夠強的話,可以讓孩子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做起,比如,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掃房間、安排臥室、包粽子、做飯炒菜等,孩子會從小事上學到不少經驗,得到一定的鍛煉。
鼓勵孩子獨立麵對困難
家長在生活中要舍得“放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麵對困難和麻煩,這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一環。
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時茂比較寵愛孩子,他的兒子陽陽降臨人世後,無論他要什麼,朱時茂都會盡量滿足。朱時茂帶兒子打遊戲機時,原定該買多少個硬幣,但他總是偷偷給孩子多買一些。陽陽小時候身體不好,可他天性喜歡玩水。朱時茂的妻子就一再囑咐丈夫,不要帶兒子在水裏遊泳時間過長。本來說好隻遊1小時,但每次到時間時,朱時茂都沒有及時製止,任孩子繼續泡在水裏,結果害得陽陽經常生病。見幼小的兒子每天都不得不吞咽苦澀的中藥,朱時茂備感後悔,覺得這完全是自己過分地溺愛遷就孩子造成的後果,於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議:要讓陽陽離開溺愛他的環境,讓他擺脫名人父親的光環,讓他不能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當朱時茂把9歲的兒子送到美國讀書後。遠在異國他鄉遠離父親的陽陽,身體反而很快就得到了康複,而且越來越健壯,不但成為遊泳高手,而且還在學習空手道了。
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父母應教育孩子克服依賴思想,鼓勵孩子獨立麵對困難。隻有當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挫折帶來的痛苦體驗時,才會激發他們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如果父母不是袖手旁觀,一開始就介入,那麼孩子就不會自己動腦筋去想怎麼辦了。人際交往是如此,其他的事情也會這樣。隻有當孩子一開始就不得不自己去麵對挫折,這個過程經常得到簡化。孩子就會在挫折情景中由被動轉為主動,從而戰勝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