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堅強的孩子最能有出息(1)(2 / 3)

心理學研究還發現,孩子在5~6歲就具備這兩種不同的歸因方式,而這種失敗歸因方式主要是與父母給孩子的反饋方式有密切關係。人的心理本能非常奇妙,隻要改變觀念,孩子就能發生質的變化。

在南方的一學校,一位小學語文老師講了她的兩個學生的故事,兩個孩子一個名叫江紅羽,一個叫朱茜,兩人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秀。後來老師進行了兩次難度較大的測試,結果她們倆都考得非常差,甚至還不如平時學習“一般”的同學。當以後恢複考試正常難度時,老師發現,江紅羽越來越落後了,她的作業本上比以前多出很多紅紅的“x”,而朱茜的成績竟然上了一個台階。老師後來家訪發現,原來是父母不同的態度導致了孩子的差異,朱茜有一個樂觀向上的父親,每次失敗,這位父親總是為朱茜尋找原因,更多的是鼓勵;而與江紅羽父母交談時,老師發現家長總會暴露出對江紅羽的能力不信任的態度。在與江紅羽的談心中,江紅羽向老師問得最多的是:“老師,我是不是真的很笨?”這個時候,老師覺得自己的兩次考試安排非常不妥,但她同時也明白怎樣去解決江紅羽和其他同學的問題了。

所以,孩子能否正確對待挫折,關鍵還是在父母的影響和教育。在失敗時隻是批評孩子的能力,或是過度注重孩子的表現,很容易造成孩子在失敗時產生沮喪情緒從而放棄努力。如果父母在孩子失敗時鼓勵孩子再努力,並且把重點放在孩子是否達到學習目標,那就很容易培養出勝不驕、敗不餒的品性,能夠培養出敢於麵對挫折,戰勝挫折的孩子。

以下是家長幫助孩子麵對挫折的幾個方法:

1.提高孩子的抗打擊力

父母鍛煉孩子生存力,提升孩子的抗挫折力要一步一步提升,不可從一開始就讓孩子承受自己不可能承受的困難與失敗。

2.培養孩子的樂觀的性格

在挫折中培養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有時候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可以和孩子相互鼓勵,讓孩子知道,他不是一個人在奮鬥,讓孩子在挫折中感到世界還是溫馨的。

3.教孩子學會緩解壓力

家長要培養孩子一點“阿Q精神”,也可以教孩子學會自嘲,這樣做的目的是以此來化解由困難和挫折帶來的壓力。所以,父母也必須時刻鍛煉自己樂觀向上的性格,培養自己的幽默感,為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增添些許陽光。

堅韌的孩子最能有出息

良好的意誌是孩子成才、成功的必要條件,性格堅韌的孩子往往最能有出息,他也是最優秀的孩子。

意誌是人們自覺地確定目標,並根據目標調節、支配行動、努力克服困難,以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是人的能動性的突出表現形式。人的意誌是與克服困難相聯係,並在有目的的行動中表現出來的。這種有目的地克服困難的行為,被稱為意誌行動。

海倫·凱勒(1880~1962)是美國著名的女學者。她生於亞拉巴馬州的塔斯康比亞大鎮,一歲半時她突患急病,導致其又盲又聾又啞。盡管命運對小海倫是如此的殘酷,但海倫在她的啟蒙老師安妮·莎利文的幫助下,頑強地學會了寫,學會了說。小海倫曾經自信地說:“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而且要去哈佛大學讀書!”這一天終於來臨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海倫參加了入學考試,隻見海倫的手指在突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後用打字機回答問題。考試共進行了九個小時,海倫通過所有的學科,英文和德文還得了優秀。四年後,她手捧羊皮紙畢業證書,以優異的成績從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畢業。海倫熱愛生活,她一生致力於盲聾人的福利事業和教育事業,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讚揚,她先後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著作。海倫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被譽為人類永恒的驕傲。

在培養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方麵,家長可做以下幾個方麵的嚐試:

1.為孩子樹立榜樣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大。意誌由於與克服困難聯係在一起,更容易受周圍的人特別是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一旦確立目標便不達目的不罷休,孩子往往也會如此;相反,如果父母遇到困難就退縮,孩子很難有堅強的意誌。日本人往往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與日本做父母、做上級的榜樣作用有很大關係。日本的父母或上級也有畏懼困難的時候,但他們決不在孩子或下級麵前表現出來,這就足以起到榜樣作用。日本人的做法對意誌不那麼堅強的父母應該有一種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