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愛與心沒有距離(3)(3 / 3)

這些年來,茱莉安給我一些她特別的童年寶藏,那些她太大而不能玩但又舍不得丟的東西。她要求我把它們放在周年信中,這樣她就可以永遠保留它們。

寫周年信的慣例現在變成我做父親的神聖責任之一。而且,茱莉安漸漸長大了,我可以看出它也是她人生中逐漸成長且特殊的一部分。

有一天,我們和朋友一起思考將來要做什麼。我不記得我確實說了什麼,大概是如此:我開玩笑地告訴茱莉安在她61歲生日那天,她會跟她的孩子一起玩,又說她31歲生日那天會送她的孩子去練習曲棍球。遵循這個趣味遊戲的模式,我的幻想受到茱莉安樂在其中的樣子的鼓舞,又繼續說下去:“在你21歲生日時,你會從大學畢業。”

“不,”她打斷我,“我會忙於讀你的信!”

教子點滴

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愛是無言的,它隻埋藏在心中而無須表達。但是,嚐試一下將你濃濃的父母愛說出來、寫出來或是融於行動中,悄悄觀察一下,孩子的變化吧。他們的心靈接收的訊號,比最精密的雷達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父母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能夠愉快地活到能享受打開時光膠囊的美妙時光,堆積如山的愛會從過去滾滾而來,回到已成年的女兒的生活中。

最精彩的書,是父母自己念給孩子聽的書。最大的學問,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幸福的桌子

這個故事發生在日本劄幌街上一家“北海亭”的麵館裏。當父親從《讀者文摘》上讀到的時候,他感動得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母親曾在1986年去世,那時我8歲,弟弟湯姆4歲。如今,靠著父親的愛,還有我們的努力,我們已經搬到紐約,並有了自己的大房子。然而父親在聚餐的時候,仍是喜歡提起這個故事。他說,這是一個關於“追求”的真實的童話。

除夕夜吃蕎麥麵條過年是日本人的傳統習俗,因此到了這一天,麵館的生意特別好,北海亭也不例外,這一天幾乎整天都客滿,不過到晚上10點以後幾乎就沒有客人了,平時到淩晨,街上都還很熱鬧的,這一天大家都早一點趕回家過年,因此街上也很快就安靜下來。北海亭的老板是個憨憨厚厚的老實人,老板娘倒很古道熱腸,待人親切。

除夕夜,最後一個客人走出麵館,老板娘正打算關店的時候,店門再一次輕輕地被拉開,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男孩走進來,兩個孩子大約是6歲和10歲左右,穿著全新的一模一樣的運動服,那女人卻穿著過時的格子舊大衣。

“啊,請坐!”老板娘這麼招呼。

那個女人怯怯地說:“可不可以……來一碗……陽春麵?”

背後的兩個孩子不安地對望了一眼。

“當然。當然可以,請這邊坐!”老板娘帶著他們走到最靠邊的2號桌子,然後向廚台那邊大聲喊著:

“一碗陽春麵!”。

一人份隻有一團麵,老板多丟了半團麵,煮了滿滿一大碗,老板娘和客人都不知道。

母子三人圍著一碗陽春麵吃得津津有味,一邊吃,一邊悄悄地談著:

“吃喲!”哥哥說。

“媽,您也吃吃看嘛!”弟弟說著,挾了一根麵條往母親嘴裏送。

不一會兒吃完了,付了150元,母子3人同聲誇讚:“真好吃,謝謝!”並且微微了鞠了一躬,走出麵館。

“謝謝你們!新年快樂!”老板和老板娘同時這麼說。

每天忙著忙著,不知不覺很快地又過了一年。

又到了12月31日這一天;迎接新的一年,北海亭的生意非常興旺。

比去年除夕夜更忙碌的一天終於結束了,過了10點,老板娘走向門前,正想將門拉下的時候,店門又再度輕輕地被拉開,走進來了一位中年婦人另外帶著兩個小孩。老板娘看到那件過時的格子舊大衣,馬上想起一年前除夕夜最後的那位客人。

“可以不可以……給我們煮一碗……陽春麵?”

“當然,當然,請裏邊坐!”老板娘一邊帶他們到去年坐過的2號桌子,一邊大聲喊:“一碗陽春麵!”老板一邊應聲,一邊點上剛剛熄掉的爐火。

“是的!一碗陽春麵!”老板娘偷偷地在丈夫的耳朵旁說著。“喂,煮3碗給他們吃好不好?”

“不行,這樣做他們會不好意思的。”丈夫一邊這麼回答,卻一邊多丟進半團麵條到滾燙的鍋子裏。

妻子站在旁邊一直微笑著看著他,說:“你看起來挺呆板的,心地倒還不錯嘛!”

丈夫默默地盛好一大碗香噴噴的麵交給妻子端出去。

母子3人圍著那碗麵,邊吃邊談論著,那些對話也傳到了老板和老板娘的耳朵裏。

“好香!好棒!真好吃!”

“今年還能吃到北海亭的麵,真不錯!”

“明年能夠再來吃,就好了!”吃完後付了150元,母子3人又走出了“北海亭”。

“謝謝!祝你們新年快樂!”望著這母子3人的背影,老板夫婦倆反複談論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