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愛與心沒有距離(3)(1 / 3)

這個工程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環境保護組織。我發起的“掃清大湖灘”組織從95個誌願者壯大到2000多人。他們忠實地做記錄,每年9月把成噸的垃圾碎片從我們美麗的湖區運走。丹尼是那些誌願者中最忠誠的人員之一。

當有人問我,為什麼會花那麼無計其數的時間,來演講宣傳海洋汙染的危險以及我們怎樣幫助地球,我會坦率地真實地告訴他們說:

“因為有一個孩子很關心。”

是的,是丹尼使我從單純的憤懣中尋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那份理性。

教子點滴

麵對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我們有時會在憤懣、懊惱、衝動中迷失自己。相比之下,純真善良的孩子卻比我們更加接近上帝。在這個俗世中,我們有時需要借助孩子的啟發,尤其是為一些崇高的目標而努力時。孩子的心靈更加無私,更加接近天國的聲音。靠著他們的指引,我們往往能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理性。

每一個孩子都帶給我們這樣一個信息:上帝並未拋棄我們。

林肯與“天使般”的母親

1809年,林肯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一個農民的家庭。在他2歲時,他們全家重新開始了拓荒生涯。

林肯5歲時,已是父母的好幫手了。艱難與貧困的生活培養了他勤勞吃苦的品質,提水、劈柴、下地鋤草等活動他都經常做,而且很內行。

林肯的生母南希是一個心地善良、性格有些內向的婦女,家中的事情她通常都聽丈夫的,自己不敢主動提出意見,更不能做主。但在關於林肯上學的問題上,她卻判若兩人,一改以往的怯懦,主動而堅定地對丈夫說:“孩子必須上學了!”

林肯的父親開始不讚成,他對妻子說:“讀書對於像我們這樣的人家是不重要的,另外你也需要孩子們在家幫忙,他們已經是好幫手了。”但在妻子再三堅持下,他終於同意了。

林肯和姐姐於是獲得了上學的機會。

母親很關心姐弟倆的學習情況,每天不管有多累,她都要問孩子學到了什麼,學懂了沒有。這時兩個孩子就會高聲念他們學拚的詞,然後朗讀使用了這些詞的句子。

童年的林肯,好奇心很強,常會因為看到了什麼奇事或聽到了什麼奇談而興奮得兩眼發光。有一次他對母親說:“媽媽,我們發現這條狗在路邊叫得可憐,它有隻腿斷了,爸爸說,我們可以用木條把它固定起來。我叫它哈尼,爸爸說,我們可以把它喂養起來。如果你同意的話。”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的母親對兒子的做法由衷地感到高興,微笑著點了點頭。

隨著年齡的增長,林肯問的問題也越來越廣泛、高深。

一天,他拉著母親的衣袖,問了一個不知他從哪兒聽來的詞:“媽媽,‘解放’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母親先是一怔,略加思索後注視著兒子,莊重地說:

“‘解放’,意思就是自由。你知道自由是什麼意思嗎?那就是一個人屬於自己而不像奴隸一樣屬於別人。”林肯點了點頭。

母親又說:“這是每個人應當有的權利,不管他是什麼膚色,這一點不要忘記。”

說完後母親好像如釋重負,雖然她無法確定這番話年幼的孩子是否聽懂了。後來的曆史證明,她的這番話對孩子心靈的震撼是無法估量的,而且居然影響了一個國家的製度變遷。

1818年10月5日,林肯的生母南希不幸去世。一年後他又有了一位對他終身都有影響的繼母——薩利·布什。

自從繼母來後,家務事就不用林肯操心了,他又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來讀書了。看到林肯如此酷愛讀書,薩利就想盡辦法給他找來很多書,如《魯濱遜漂流記》、《伊索寓言》、《聖經》、《辛巴特水手》、《天路曆程》等。這些書讓林肯著迷,他隨時將書帶在身上,一有時間就津津有味地閱讀,從這些書中,他吸收了豐富營養,增長了見識,為他後來成為一位博學多才的人打下了基礎。

在林肯12歲生日時,薩利送給林肯一本舊的韋伯斯特編的《英語綴字》。林肯接過母親贈送的生日禮物時,感激地對母親說:“謝謝您,太太!”林肯那時還不好意思叫她“媽媽”,薩利也並不介意。

林肯對書本很喜愛,當晚便迫不及待地把《英語綴字》拿出來讀了一遍又一遍,一直讀到蠟燭快要熄滅時他還不想休息。薩利明白,一本《英語綴字》對於一個渴求知識的少年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在以後的歲月裏,不管林肯的處境怎樣變化,薩利都是兒子最強有力的支持者。林肯從平民走上了總統的寶座,他的成功與他善良正直的品質、堅強不屈的意誌、勤奮刻苦的精神、富有魅力的人格是分不開的,而這些都得益於他的兩位母親對他的教育和影響。正如林肯所說:“我的一切,都發端於我天使般的母親。”

教子點滴

性格是可以隨環境而改變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品格時,要注意全方位地培養孩子各方麵的人格。父母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全的人格,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精神財富,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

林肯的生母陪伴他度過了艱難的童年,培育了他正直、勤勞的品質,努力讓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林肯的繼母則用全身心的愛,教育他、幫助他、支持他成為了一代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