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愛與心沒有距離(2)(1 / 3)

天哪,他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的,我到現在仍然不得而知。盡管醫生在徹底檢查後宣布“沒問題”,但我覺得問題遠沒有解決。我在想著怎麼會發生這件事的。要是糖紙堵塞住喉嚨怎麼辦?要是有一樣比糖紙更大的東西而他咳不出來怎麼辦?要是……

我不停地顫抖,無法控製心頭思緒翻滾。刹那間,我的生活可能永遠改變。我不知道,要是他有個三長兩短,我將會怎樣繼續生活下去。

這個事件使我懂得,和葛瑞夫在一起的時間是彌足珍貴的。我應該享受好每一天。同時,為了他,我應該仔細地過好每一天。畢竟他不會一直喜歡依偎著我,和我度過他所有的時間;畢竟他的腦袋不會一直柔軟、毛茸茸的,讓我可以用臉頰去摩挲;畢竟他不會一直一看到我就興奮起來,或當我搔他癢時咯咯地笑個不停;畢竟他不會一直對周圍的一切感到新奇和吃驚;畢竟他不會一直依靠我去照料他。

我曾經想過,當尿布、奶瓶和高腳椅遠去時,做父母的舒服的日子就來了。但當我想到他以後會走路而不再坐在我的膝頭聽我唱搖籃曲漸進夢鄉時,把著他蹣跚學步的我就噙淚滿眶。我恨不能把所有的勞累和歡欣統統裝進歲月的瓶子,把它永久地保存起來。

嗬,我知道不能,所以我不再浪費這每一刻。我不願意讓人生最美、最珍貴的這一切,與我匆匆擦肩而過。

教子點滴

將孩子哺育成人的經曆,也是與孩子一同成長的經曆。父母在其中幾多歡樂幾多愁,當孩子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父母便開始回想起孩子小時候的樣子。既然我們都知道,光陰留不住,歲月不等人,不如趁孩子還在我們身邊時多給他們一點愛,不要給孩子將來留下遺憾。要防止我們後悔,最好是現在多花些時間陪陪他們,孩子缺少的不是玩具,不是食物,也不是禮物,而是父母的陪伴。

而一個發育正常,智力健康的人,他最思念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不管他走到哪裏,不管他處在什麼情況下,隻要一有工夫,他就會立即想起自己的父母。即使他過著十分優越的物質生活,處在非常幸福的環境中,有許多人關愛他,嗬護他。但是,他仍免不了要想父母。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父母的愛和溫暖是讓他時時感到幸福的源泉。

母女的協定

在我的女兒露西13歲時,年輕人正流行穿著染得花花綠綠的T恤和磨得破破爛爛的牛仔褲。雖然我小時候也曾經曆過經濟大蕭條,窮得沒錢買衣服,我也沒穿得這麼邋遢過。有一天我見到她站在門外,用泥土和石頭猛擦新牛仔褲的褲腳。我心想:“天呀!這可是我用錢買來的新褲子,你居然這樣糟蹋!”我飛奔出去阻止她,然後搬出“媽媽幼年如何清苦過日,你現在卻如此不愛惜東西”的老調,跟她說教了一番。沒想到這孩子仍是不為所動,繼續低著頭使勁地擦著。我問她為何要把新牛仔褲弄成這樣,她一副理所當然的語氣回答:“我就是不能穿新的嘛!”

“為什麼不能?”

“不能就是不能,一定要弄舊才能穿出門。”

這是什麼邏輯呀?新的褲子不能穿,非要搞得像塊爛布才行。

每天早上她上學前,我總會盯著她一身打扮,然後歎口氣:“我的女兒居然穿成這副德性。”她身上掛著她爸那件舊T恤,上麵染滿了藍色的圓點和條紋。而那條牛仔褲更是令人目不忍睹,低腰,褲身緊得像火腿腸;褲管經過她的“加工”,多了一把須須。她走路時,須須便在後麵拖呀拖的。

然而有天她上學後,我突然像是聽到上帝跟我說話:“你記得每天早上女兒出門時,你都對她說什麼?‘我女兒居然穿成這副德性。’當她到學校和朋友們談起整日嘮叨的古板老媽時,她可有得講了。你看過其他的初中女孩穿成什麼樣子嗎?你為何不親自去瞧瞧呢。”

那天我果真開車去接她回來,以便觀察其他女孩的穿著,結果發現其他女孩穿得比我的女兒更“驚世駭俗”的大有人在。回家的路上,我向露西表示,也許我對“牛仔褲事件”反應過度了些。但是我趁機跟她提出條件:“從現在起,你去上學或和朋友出去玩,愛穿什麼隨你的想法,我不過問。”

“太好了!”

“不過你跟我一起上教堂,逛街,或拜訪祖母時,你得要乖乖地穿些像樣點的衣服。”她沒搭腔,顯然是有些考慮。

我繼續說:“這樣做你隻需讓步百分之一,我卻得退百分之九十五,你說誰比較劃算?”她聽了之後,眼睛一亮,然後伸出手來跟我握了握:“媽媽,就這麼說定了。”

從此之後,我每天早上快快樂樂送她出門,對她的衣服不再囉嗦半句,而她和我一起出門時,也會自動裝扮很得體。

這個協定讓我們母女皆大歡喜。

教子點滴

“代溝”的故事總循環不停的上演。但,究竟是不是就真的是孩子錯了呢?或者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十分正確呢?兩代人所接受的教育是不是都正確呢?或是父母的觀念和想法也要靈活一些呢?

父母總以為,孩子年幼無知,需要嚴加看護,諄諄教誨。其實,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體察孩子、理解孩子,你就會發現,孩子的許多想法和感受是多麼合乎情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父母非但不比孩子更英明,甚至常常會發現自己還比不上孩子。父母強加給孩子的“諄諄教誨”,在孩子看來是“其實你不懂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