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給孩子的禮物(1)(2 / 3)

做任何事都要講究原則,這個原則一直在指導著富蘭克林,一直到當上美國總統,他一生都不會忘記。

教子點滴

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懂得這樣一個道理:目的是樹,手段是種子。人們無法用惡的方法,達到善的目的。

讓孩子心中存留公正與公平,能夠自覺地捍衛社會的尊嚴與道德。

上帝正看著你

新年的第一天,愛德華早早地起了床。父親給了他5美元。這些錢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他在書店曾看到過一些非常精美的書,他早就想買了。以前一直沒有錢買,現在終於可以實現這個願望了。於是,他帶著錢興高采烈地向小鎮書店走去。

在街上,他碰到了一家人,父親,母親,還有三個凍得發抖的孩子。顯然他們不是本地人,從他們憔悴的麵孔就能看出來他們生活很窘迫。

愛德華微笑著對他們說:“聖誕快樂!”可是那人說的話他卻聽不懂。

“你是從哪來的?”愛德華問。顯然那人也聽不懂他說的話。

那個人指指他的孩子,又用手比劃著肚子,愛德華這次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們已經幾天沒有吃飯了,他想為孩子要一些吃的東西。

看他們那可憐的樣子,愛德華立刻從自己兜裏拿出了準備買書的5美元,給了他們,然後對那個男人說:“這些錢給三個孩子吧,希望他們能夠和我一樣快樂。”那個男人眼中充滿了淚水,他緊緊地握著愛德華的手。

回到家,愛德華把自己的經曆告訴了父親。他說:“他們又冷又餓,太可憐了,我就把準備買書的錢給了他們,他們比我更需要這些錢,至少他們在新年的第一天不會餓肚子了。”

“孩子,你做得對!”父親鼓勵地說,“愛心是一個善良的人最可貴的財富,上帝會關愛每一個善良的孩子。”

“你知道嗎?當你把錢給那些窮人的時候,上帝正在看著你。就在你給他們錢的同時,上帝給了你一件最寶貴的東西!”

“哦?他給了我什麼?”愛德華問。

“他給了你一顆善良的心!”父親回答道。

教子點滴

人性本善。孩子也會有惻隱之心。當孩子第一次做出這種舉動時,父母應該欣賞和鼓勵他,同時讓他明白: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間將會更加美好。

父母這樣做,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孩子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社會。

人生的計劃

奧馬爾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商人。他的頭腦裏充滿了智慧,而且穩健、博學,為人們所敬仰。

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問他:“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剛一開始您是否就已經製定了一生的計劃了呢?”

奧馬爾微笑著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知道製定計劃是沒有用的。”

奧馬爾接著說:20歲時,我對自己說,我要用20歲以後的第一個10年學習知識;第二個10年去國外旅行;第三個10年,我要和一個美麗、漂亮的姑娘結婚並且生幾個孩子。在最後的10年裏,我將隱居在鄉村地區,過著我的隱居生活,思考人生。

終於有一天,我發現在第一個10年的前7個年頭,自己什麼也沒有學到,於是我推遲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後的4年時間裏,我學習了法律,並且成為了這一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人們把我當作楷模。

這個時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這是我心儀已久的願望。但是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無法抽身離開。我害怕人們在背後斥責我不負責任,後來我隻好放棄了旅行這個想法。

等到我40歲的時候,我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了,但總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像中美麗、漂亮的姑娘。直到62歲的時候,我還是單身一個人,那時候我為自己這麼一大把年紀還想結婚而感到羞愧。於是我又放棄了找到這樣一個姑娘並且和她結婚的想法。

後來我想到了最後一個願望,那就是找一個僻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因為疾病,我連這個願望都完成不了。

這就是我一生的計劃,但是一個也沒有實現。

“孩子,你現在還年輕,不要把時間放在製定冗長的計劃上,隻要你想到要做一件事就馬上去做。世界上沒有固定的事物,計劃趕不上變化。放棄計劃,立刻行動吧!”奧馬爾最後說。

教子點滴

告訴孩子,人生沒有計劃和步驟。生活不是一成不變地程序進行的。

生命的精彩,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變化莫測和自己勇敢的追求。

羅斯福的一封信

當19歲的兒子詹姆斯去哈佛上大學時,羅斯福還沒有當上紐約州的州長,更不用提當上美國總統了。當弗蘭克林·羅斯福作為前副總統的候選人時,他已經是一位在全國都很聞名的民主黨人士了。

在1926年8月,他寄了以下這封信給哈佛大學的校長切斯特·格林道夫,同時複印了一份寄給他的兒子詹姆斯,但這封信更像是寫給詹姆斯的而不是寫給哈佛大學校長的:

經過一係列的調查,我發現對於你們這些私立學校中的大部分學生來說,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他們的父母親給他們太多的錢供他們上大學。父母給孩子的許多貴重禮物中包括汽車,還有各個假期裏各式各樣的玩具。因此,作為哈佛的一名畢業生,我想跟你一起合作改掉這個陋習。比如說我的兒子,他在剛剛過去的那個暑假裏,在一家木漿造紙廠工作,以下5條就是我對他的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