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點滴
我們父母常常亦是如此。孩子發生問題後,在還沒弄清楚問題之前,就急忙下定義,做出似是而非的決定,然後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孩子想申辯也找不到機會。如此又怎能解決問題呢?
家庭教育中,當孩子發生錯誤時,父母發再大的脾氣,也都是於事無補,責罵小孩,也隻是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懼而已;而且,憤怒常常導致盲目和偏見,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對解決問題於事無補。
生活中,與其不經心地多做事,毋寧少做事而多用心思考。
父親的道歉
被稱為“西班牙王國上空一顆光輝燦爛的巨星”的拉蒙·依·卡哈,他的人生第一個轉折點就起因於他父親的道歉。
卡哈小時候十分調皮,13歲的他曾運用所學知識造了一門“大炮”。結果一發射,就把鄰居家的孩子打傷了,闖了大禍,被罰款和拘留。
當他從拘留所出來後,他那位在薩拉大學當應用解剖學教授的父親,把卡哈狠狠地訓斥了一番,並責令他停止學業,開始去學補鞋。
後來,他父親越來越覺得這種處罰過於嚴厲,孩子闖了禍要管教,但不能因此因噎廢食。於是,父親親自從補鞋鋪接回了卡哈,對他說:“我這次做得不對,我向你道歉。我不該因為你闖了一次禍而中斷你的學業。現在,你繼續完成你的學業吧,你會有出息的!”
從此,卡哈潛心學習,對骨骼學產生了興趣,終於成為了舉世矚目的神經組織學家,後來榮獲了諾貝爾獎。
教子點滴
不要認為孩子小就沒有自己的想法,你的一舉一動都被他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所以,當你對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要勇於向他承認錯誤。這樣做你不僅不會失麵子,還會讓孩子更喜歡你。畢竟是人都會犯錯,這樣會使孩子從心理上覺得你們是同等的人,從而少了一些畏懼,多了一分親近。
“上帝創造了我們,他允許我們犯錯誤,更允許我們改正錯誤。”對孩子,我們也能做到這一點。
卡爾·威特的教育
對於兒子小卡爾·威特的教育,老卡爾·威特很早便做到了仔細觀察,以理服人。
有段時間,他發現兒子的學習興趣大大下降,但他沒有立即批評兒子,而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一次,老卡爾·威特發現小卡爾·威特手捧書本保持著一個姿勢很久,看起來他在學習,實際上他很久地沒有翻動一頁,隻是坐在那裏出神。
等到休息時間,老卡爾·威爾說:“無論做什麼都要專心致誌,隻有集中精力,才會有好的效果,但若不把全部心思放在一處,即使花費許多時間也沒用。不集中全力學習工作,就等於浪費生命。”
小卡爾看著父親小聲地說:“父親,你也注意到我學習的時候走神了嗎?”
“是的,我認為你是好孩子,自從我教你認字以來你對學習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可今天你為什麼走神呢?兒子,告訴我,是你對學習忽然不感興趣了嗎?”
“不,父親……”小卡爾想了很久,才對老卡爾說:“我仍覺得學習有趣,尤其是當我慢慢掌握了那些知識時,我感到很幸福。”
“那為什麼最近你學習總是心不在焉呢?”
“隻是……隻是……”
“隻是什麼?沒關係的,告訴父親,好嗎?”老卡爾想,孩子心中一定有他自己不能解開的問題。
“隻是我今天突然想到,學那麼多東西到底有什麼用呢?”
小卡爾說出了心裏話:“我想,學習木匠活,可以做家具並建造房屋,學會鐵匠活就可以製造炊具、農具,但我學那麼多語言和詩歌能做什麼?僅僅是為了好玩嗎?”
“兒子,很高興你想到這一問題,因為你在思考。”首先老卡爾肯定了兒子的這一行為,又盡力幫助他解開疑惑。“首先,知識是一切力量的源泉。如果對力學沒有起碼的理解,你又怎麼會知道蓋一座房屋需要多重的木材支撐它?如果沒有數學,你又怎麼算才知道要用多少木材?你又怎麼知道哪種設計最合理?如果沒有審美知識,你又怎麼能建造出漂亮的房屋?沒有各種知識為基礎,木匠是永遠也建不好房屋的。他隻有天天對著木頭發呆,卻什麼也不能做。”
“如果鐵匠不懂得隻有把鐵塊燒紅了才可以使它變形,他又怎麼能做出那些炊具呢?這裏有物理學知識,如果鐵匠連這都不懂,他可能會讓大鐵塊逼瘋的,說不定還會用牙咬它們?”說著老卡爾做了個用牙咬的動作,“你猜猜會有什麼結果?”
“他肯定會把牙崩掉……”這時小卡爾不禁哈哈大笑。
“兒子,記住,詩歌、文學、繪畫、音樂、哲學,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產物。它們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還有語言文學,這是人類才有的。為什麼我要教你不同的語言呢?不是一定要把你培養成外交家或是翻譯家,而是讓你更好地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文化。你喜歡但丁,可是如果你不懂得意大利語,又怎麼能真正地理解但丁呢?那些美妙的詩句,隻有明白他的語言的你才能完全體會。還有更重要的,就像你自己說的,你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想到了幸福,這難道還不夠嗎?一個人若有了快樂和幸福,就沒有什麼不滿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