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它對我的深遠意義卻沒有終結。照往常一樣,家庭的創傷已經愈合,母親又開始與父親說話了,我也繼續寫詩,但是我沒敢拿給父親看。幾年以後,我再讀我的第一首詩時,發現它的確寫得很糟糕。過了一陣子,我鼓起勇氣給他看一個新作,一個短篇小說。父親認為寫得太累贅,但並不是一無是處。我學著重新寫。而母親也開始學著評論但又不使我有挫折感。
直到成為一名專業作家以後我才漸漸地明白那些痛苦的“第一首詩”經曆的真正意義。我才越來越明白自己曾多麼幸運。我有一位說“喬治,這當真是你寫的嗎?我覺得寫得真棒”的母親,還有一位搖頭否定“我認為寫得很糟”使我流淚的父親。
教子點滴
一個作家——實際上是一個孩子——需要愛的力量作為一切創作的動力,但是僅僅愛的力量是不完整的,甚至是誤導的,平衡的愛應該告訴孩子“觀察、傾聽、總結、提高”。
成就感和挫折感對於孩子的成長同樣重要。缺少任何一種對於孩子的人格培養都是不健康。每一個家庭都需要有一位說“孩子,這當真是你寫的嗎?我覺得寫得真棒”的母親,還有一位搖頭否定說“我認為寫得很糟”使孩子流淚的父親。
尤其對於隻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
背後的鏡子
1963年,實在不是一個好年頭。全被該死的一紙離婚書給攪了,我一氣之下把它撕得粉碎,扔得滿屋都是,不過到頭來還得自己一張張撿起來。
然而,這還不算是最痛苦的。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我連續不斷地絆跟鬥,最後得了強迫性自我憂慮症。
那些年,我的腦袋老是“向後看”,莫須有的憤怒常常從心頭油然而生。失去了曾經擁有和渴望的“幸福家庭”,使我倍感痛苦和失望,充滿了挫折感。
我的日子就像一連串統計數字,枯燥乏味,影響到我的兒子也快和我一樣了。
有一天,當我和3歲兒子玩一種普通的兒童遊戲時,我學到了我永不忘懷的東西。
“媽媽,你的小棋子怎麼臉朝後了!”菲立普大聲說著,“它要上哪兒,它自己都看不到了。”
不容置疑,照此以往,我的棋子將回到起點。
這怎麼行?好像突然被人從夢中叫醒一樣,我開始看我周圍相似的事物。向後看而且沉湎於過去的傷痛和失落,就會使我不能前進。我應該懂得這個道理。
菲立普知道這個道理!作為母親,我聽了他的勸告。
不久,我有了新的目標,而我的眼睛不再看背後的鏡子。而是把它們放在了正前方。
教子點滴
同大多數父母一樣,當我們成為單親媽媽或單親爸爸時,要獨立承擔起孩子的教育,常常會覺得十分頭痛。我們為自己的工作、生活煩惱得不知所措,有人甚至覺得全世界的不幸仿佛都降臨到自己頭上了。
但是,孩子在這個時候往往會表現出比我們更加理智和堅強,令我們驚異無比。對於命運不可理喻的安排,有時孩子們比父母更加樂觀,更加從容。也許我們在這個充滿塵埃的世界太久了,就變得浮躁了……
在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裏生活的,同樣並不完美的父母們,請不要帶給孩子迷失和彷徨。
女兒的要求
我們的家在南賓夕法尼亞綿延起伏的山地,距離最近的村莊起碼也有10英裏。一個炎熱的星期六下午,我決定到鎮上去買雪茄。
我一進車子,發現裏麵4歲和7歲的兩個小女兒,已經在後座像女皇般地坐好了。“我們也要去。”她們異口同聲地宣布。
到了小鎮惟一的超市,我告訴姑娘們呆在車裏,我馬上就回來。“幫我們買一個卷筒冰淇淋,好嗎,爸爸?”
女兒邊說邊蹦著身子,車子由於身子的彈跳發出震顫。“我沒錢啊。”我說。這話裏表達了我的遺憾,而且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當我拿了一盒菲利雪茄回去的時候,幾乎已經把剛才兩個孩子的要求忘得幹幹淨淨,我打開包裝著的雪茄,抽出一支,想點燃它,打了好幾下,沒打著,這時,我聽到4歲女兒細小卻無比傷感且直率地質問:“爸爸,你怎麼有錢給自己買雪茄?就沒有錢給我們買冰淇淋?”
這問題實在讓我慚愧而且無法回答。這聲音在我滿腦袋裏翻滾,我手足無措,胡亂地撥弄著雪茄,懊悔之情攫住了我的心頭,尤其看到反光鏡裏那兩張懊喪失望的小臉在等著我的解釋。
“噢,是我搞錯了。我確實是有錢買冰淇淋的。要什麼口味的?”
“草莓。”大女兒興奮地說。
“香草,兩重味的。”4歲的女兒尖聲叫道。
當我拿著兩支卷筒冰淇淋回到車子裏時,我的尷尬得到了緩衝。我一口吐掉了雪茄,好像是它讓我說錯話的。說來也怪,平時我最喜歡的這個牌子的雪茄,此刻的味道真是苦不堪言。
你知道怎麼了?從此我再不抽煙了。
教子點滴
養育孩子對於父母來說是個學習的過程。譬如,你如果對孩子態度敷衍,其結果往往是傷害很大,也包括你自己。
習慣於被父母敷衍的孩子,長大後就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甚至自己的父母。當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時,往往不曾想到,這些苦果都是自己無意中種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