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給父母的忠告(1)(3 / 3)

林頓接下來回憶道:“我總想模仿我的父親,我要竭力仿效他,我看到他做什麼,我就想做什麼。他喜歡戶外活動,我也漸漸地喜歡上了戶外活動。他熱衷於政治生活及公益活動,我雖然當時還是個孩子,卻處處都要跟著他參加各種活動。”甚至到了青年時代,林頓還告訴自己的朋友:“我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在政治上有所作為,比如我可以努力為老年人爭取養老金。”

林頓對父親的政治生活特別感興趣。1914年,年僅6歲的林頓開始寫簡短的競選演講稿,並且參加一些集會。在家中,當別人就政治事務前來求教薩姆·休斯頓·約翰遜時,林頓會注視著他們,並且聚精會神地聽他們的談話。有的時候,當父親與來訪的客人探討地方事務及州政府的事務時,父親允許林頓坐在他們旁邊聆聽。如果父親不讓林頓當著客人的麵聽他們的談話,林頓就會躲到隔壁,想方設法地聽到他們的談話內容。

1918年,薩姆·休斯頓·約翰遜開始帶著11歲的林頓去州議會,他專門讓兒子坐在議會大廳的後麵,看著各項議程的進行,並且促使林頓盡力了解議員們在議會裏都做些什麼。

兒子也非常聽話,在不打攪客人與父親交談的前提下,聆聽著他們的談話。年輕時的林頓,還非常樂意和父親一道前去參加競選會議。這些經曆,對林頓日後開始自己的政治生涯,可以說是彌足珍貴。幾十年後,林頓寫下了下麵這段懷舊的話:

“我們開著T型福特車從一個農場趕到另外一個農場,一路上我們穿越許多穀地,每見到一戶人家,我們就把車停在門前。

我父親和大家聊起來可稱得上是口若懸河。他和大家談的內容很廣泛,既有莊稼的長勢如何,又有他打算把什麼納入立法的範疇。比較有趣的是,父親總是帶著好多家裏做的麵包和一大缸果醬。當我們累了或餓了,我們就把車停在路邊,父親把麵包切成片,抹上果醬,然後分給我吃。沿途的許多家庭都敞開大門歡迎我們父子倆。如果外邊天氣比較熱,他們就會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他們屋裏坐坐,品嚐他們家中的冰淇淋。如果天氣比較冷,他們就會為我們倒上兩杯熱茶。我真希望自己與父親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

教子點滴

父母對成長中孩子的影響深遠,不可磨滅。成長中孩子的一切知識、能力、智慧和本領都是父母教給的;孩子的性格、品德、作風、習慣和傾向也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養成的。

孩子總是把父母當作自己最大的靠山,而且是一座非常巍峨、永遠不會坍塌的靠山。

父母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孩子一定能夠領會到。

父親的腳印

湯姆的爸爸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先到鎮上的酒館喝一杯酒。

在一個下大雪的早晨,他吻別妻子之後,又徑自向酒館走去。沒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後麵,當他轉過身來時,發現湯姆正踩著他留在雪中的鞋印並且幸福的喊著:“爸爸,你看,我正在踩你的腳印!”

湯姆的話使他為之一愕,心想:“我要上酒館,但兒子卻跟隨我的腳步!”

從那天起,他再也不光顧酒館了,而是經常到圖書館去看書。

成年之後,湯姆成了全美最優秀的微生物科技工程師。

教子點滴

言教不如身教,你現在的身份,或許是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為人上司……然而我們現在的所言所行是否能表裏一致呢?請你記得孩子正默默地看著你,甚至學著你的樣子,踩著你的腳印!

孩子的缺點跟父母總很相似。當孩子做錯時,大人不予以糾正,孩子會誤認為自己做得對,這樣就可能使孩子慢慢變成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

好習慣的培養,更在於點點滴滴的積累。父母言傳身教,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比起大而無當的觀念灌輸,要有效得多了。

記住,孩子會用世界上最純淨的心靈麵對周圍的環境,並且不辨是非的全盤吸收。這個世界的是與非、黑與白就蘊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小利奧的父親

有一個叫利奧的小男孩,他是意大利移民的後代,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南部長大。他的父母幾乎不說英語,他們平常的語言就是地方口音很重的方言。

一天,利奧在他的初中校園裏被一幫男孩們毆打了一頓。他們因他來自少數民族而用惡言中傷他,甚至還揮拳打他。由於當眾受辱,他非常氣惱地哭著跑回家中,把自己鎖在浴室裏。一直到最後,當他爸爸溫和地喊把門打開的時候,他才把浴室的門打開。年輕的小利奧傷心地哭個不停,父親擁抱了他一下說:“現在告訴我到底怎麼了。”

“我憎惡做意大利的後裔,”小利奧憤怒地說出了心裏話,“我寧願是其他任何國家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