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2)(2 / 3)

肯尼迪的消費

肯尼迪總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總統,他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教育。他的父親約瑟夫,是美國最大的5位企業家之一,先後擔任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和駐英大使。他的一生為培養子女做出了巨大努力,並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約瑟夫有3個兒子:長子喬治,二兒子肯尼迪和小兒子羅伯特。約瑟夫是美國最富有的家庭之一,為了防止孩子出現意外事故,他給每個孩子存了1000萬美元的委托金。

如何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是約瑟夫教育孩子時所注意的一個問題。他讓家中的家具盡可能舒適,適合孩子,但不能富貴豪奢;每天給孩子們吃的食物,要求清淡;房子保持整潔,但從不限製孩子們喜歡的動物跑進跑出。

他雖然家裏富有,但從不因此而讓孩子隨意花錢。他從小就注意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嚴格控製他們的零用錢。他決定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每月隻給孩子很少的零花錢。在肯尼迪10歲時,他向父親遞交了一張申請書,請求父親將他每月的零花錢由4角提到6角,但他的父親約瑟夫沒有同意這一請求。

在約瑟夫的教育下,他的孩子們最終都成為傑出的人物。肯尼迪當了總統,喬治也加入政壇,小兒子羅伯特曾任最高司法部長及紐約市議員,表現出卓越的才能。

教子點滴

對孩子的關愛並不等於讓孩子隨便花錢,因為那會讓孩子忘記金錢的得來是需要努力的。當孩子手裏有了錢後,父母就應該指導孩子如何使用這些錢,教他們用錢理智消費。

要訓練孩子有計劃地使用錢,最好是對花錢有個預算,父母可以指導孩子定個小計劃。比如多少錢用於買學習用品,多少錢用於買自己喜歡的日用品,多少錢用於買零食……當孩子超出計劃的時候,父母最好是和孩子商量,將那些可花可不花的項目劃掉。

教育專家針對不同年齡兒童提出了他們應了解的消費常識:1~3歲能辨別不同硬幣的價值;4歲能懂得不能見什麼買什麼;5歲知道錢是怎麼來的;6歲區分不同麵值的一些錢;7歲能學會看簡單的價目表;8歲能知道把錢存到儲蓄賬戶上;9歲能自己安排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10歲懂節約的意義;1l歲知道從電視中了解有關的廣告;12歲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常用術語等等。

教育孩子最好的原則是讓他明白:如果你不經過努力,就別想得到什麼。家中大小事也一樣。

錢是怎麼來的

有一個小孩,在大多數人眼裏,是讓人喜歡的好孩子。但是他有個壞毛病,那就是非常好吃。隻要拿到錢,他立刻就會買他喜歡吃的東西。孩子的父親時時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這個不良習慣,不斷地教育他。然而那個孩子卻一點也沒有改正自己缺點的意思。

父親不得不隨時隨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擔心他會把家裏的錢或值錢的東西偷到外麵去換吃的,這位父親覺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不過說來也怪,孩子雖說好吃,卻從沒偷過家裏的錢,也沒有聽說過他在外麵偷過左鄰右舍的東西。他弄錢的辦法完全是一種正當的手段。比如說你給他錢買酒,他會少買一點酒,然後把剩餘的錢一股腦兒買了吃的。無論是買油鹽還是買醬醋,他總會用相同的辦法省出錢來滿足他那張不爭氣的嘴……

為了使孩子的好吃的習性不再滋長,父親決定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包括一個原則:少給錢多辦事。盡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

有一回,父親一氣之下扔了一分錢給孩子,讓他去買油。父親心想,我看你會把錢掰成兩半一半買油一半買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裏,售貨員給他裝滿了油,把瓶子遞給他,手卻不縮回去。孩子知道售貨員要的是錢,就裝模作樣地在自己渾身摸了一遍,然後苦著臉告訴售貨員說錢掉了。售貨員無奈,隻好把瓶子裏的油倒出來,把空瓶子給孩子。

孩子嘴裏咂著一粒糖,雙手抱著那個油瓶子,興致勃勃地回到家裏。一進門,父親劈頭就問,油呢?

孩子舉了舉瓶子。

瓶子壁上附著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裏,差不多有一小勺。